两岸对话小门开得了吗

上月初在北京举行的两岸和平发展论坛笔者担任政治组的引言人。鉴于520以来两岸陷入僵局,不只两岸协商停摆,两岸当局对话管道也关闭,诚非两岸之福,因此提出两岸「协商需要基础,对话不设前提」的主张

我当时提出这个主张是因为,两岸官方因失去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而中断协商,但两岸当局仍应尽力建立对话管道,进行某种形式的对话,就相关的问题与分岐坐下来谈,问清楚、说清楚。避免空中对话、喊话的回避问题。不只可以避免两岸误判,说不定还可以获得一些交集。所谓「某些形式的对话」,主要就是两岸当局具有代表智库的对话。

这个主张,曾获得媒体重视,只是出席论坛的大陆智库学者官员并不认同。时隔不到一个月,大陆社科院台研所所长周志怀公开提出:择时进行两岸智库对话,进行传话性接触;建立体现「一中内涵」的两岸新共识。我想他所说的,应该就是与足以代表蔡英文当局的智库对话。这代表了北京在当前两岸僵局中,向「协商需要基础,对话不设前提」跨出了重要的一步;也就是在关闭的协商大门旁边,开了一个沟通对话的小门

当然,北京跨出这一步的基本方向,仍是希望建立体现「一中内涵」的两岸新共识。以目前蔡英文政府来说要达成这样一个共识,可能仍有难度。但蔡总统在国庆致词中,3次提出「两岸对话」及「坐下来谈」的主张,如今北京终于同意进行传话性接触与智库对话了,蔡政府准备好要在对话中说什么话吗?局外人无法借箸代筹,只能提几点浅见

一、如果只是在对话中向北京说明蔡当局无法接受「九二共识」或「一中原则」的理由,对话将不会有意义民进党一直以「台湾民意」与「台湾民主机制」作为无法接受九二共识的理由。一些希望为蔡政府缓颊人士,也以蔡英文有独派与深绿的压力为理由。这两种说法有某种程度的事实为基础,但却是无法说服北京当局的。

二、在对话前,蔡政府恐怕要先就一些问题找答案。蔡总统一再强调:尊重92年两岸两会会谈达成的共同认知与谅解的历史事实,会依据《中华民国宪法》处理两岸事务。92年的历史事实是什么?《中华民国宪法》的两岸定位是什么?两岸关系是什么关系?可能都是要回答的问题。

从九二共识的经验,两岸获得共识非常困难,一定要求同存异。蔡政府想好了在两岸间要求什么同?存什么异吗?准备好在建立新的两岸共识前,寻求两岸间什么交集?让对话小门不至于关闭!(作者为前陆委会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