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基兴/基改「挽救」农业

台中市府推非基改大豆契作计划。(图/台中市政府提供)

文/林基兴9月24日,中研院廖院长主持唐奖「生技医药」项,得奖人分享经验。为何她们得奖?

中研院院士解释「人类基因体就像30亿颗珍珠项链,要从中找出坏掉的珠子,用剪刀把它剪掉,再换上好的珍珠,非常困难。这需非常精准的导航定位系统。三人开发的编辑基因体技术,效率与精准度都是空前的,可修复先天缺陷的基因、消除致癌的突变基因、切割入侵的病毒DNA等,未来在农业与其他领域的应用亦是无可限量。」该技术是近年「基因改造技术」的精进,已出现挽救农业的例子:2016年,美国宾州大学教授杨亦农,以该技术研发出不变褐色蘑菇。得奖人之一是,加大柏克莱分校教授道纳(Jennifer Doudna),她告诉笔者,最近绿色和平组织有人支持基改事宜。笔者担心该编辑基因体技术,受到反基改者抗议,那就可惜了。因其背后的基改,让不解者恐慌,受到不少人反对,国人甚至强逼修法禁止校园使用基改食品结果,出现教育部补助弱势家庭、营养午餐涨价、菜量减少等后遗症,又让国家未来的主人翁自小即误解基改食品。有反基改者认为,引述最近百余诺贝尔奖得主与美国国家科学院等支持基改,就是患「诉诸权威」的谬误;为何这般「酸葡萄」心态呢?专业问题为何不问专家意见?最近一期《经济学人》,有文〈为何劣质科学一直持续〉指出,不少研究报告不堪重复验证,反基改者尽可提基改有害的研究,但它们经得起验证吗?

事实上,反基改者大抵不解基改科技,往往引述国外「边缘」科学家,在「非优质期刊的「基改有害」论述;而一般民众无力分辨正误优劣,就被吓得半死。科学要看「证据权重」,经得起检验的证据,一再累积;劣质结果就被扫入垃圾中;浪涛尽、优胜劣败,科学界剩下优质结果;这就是当前的科学,而其应用的技术,诸如医药疫苗,得以一再造福人类。最近一期《自然》期刊,英国国王学院生技访问教授摩西(Vivian Moses),提到基改的安全性广为大部分科技团体支持,也为国际几乎所有食品监管机关认同;大部分的科学家认为反对意见,清楚地,主要不是根据科学证据(虽然反对者自以为是),而是政治、商业、或其他利益因素。我国进口许多基改产品,但国人研发的基改作物,例如降低成本农药残留的抗病毒木瓜、减少有机磷污染环境植酸酵素米等,迄今无法上市。当前环境变迁暖化极端气候,如最近的台风肆虐,更反映生技辅助作物抗涝旱等逆境重要性。我国的粮食自给率约三成多,自己少产,就得看他国脸色,且跨国运输消耗大量的石化燃料,会加速极端气候等气候变迁,伤及全球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国人须知,我国已被排除各国际粮食组织门外,有(战)事时,要求支援的排序很低。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88论坛粉丝团按个赞!

●作者:林基兴,大学教授,曾受世界卫生组织一主席推荐到《自然》期刊主办「挺身维护科学奖」,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88 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