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近系外行星 发现与太阳系相同的彗星晶体

▲邻近系外行星发现与太阳系相同的彗星晶体。(图/引用自台北天文馆之网路天文馆网站)

国际中心综合报导

根据赫歇尔太空望远镜观测资料比利时鲁汶大学(KU Leuven)科学家Ben de Vries等人在绘架座Beta(Beta Pictoris)周围发现和我们太阳系彗星相同的原始物质。绘架座Beta这颗恒星年龄仅约200万岁,以天文观点而言算是相当年轻的恒星,距离地球约63光年,拥有一颗气体巨行星和尚未消散的尘埃碎屑盘(dusty debris disc);这个尘埃碎片盘会时间演化成充斥着冰质天体、如甜甜圈状模样结构,形成类似我们太阳系海王星轨道以外的古柏带(Kuiper Belt)。赫歇尔太空望远镜以红外波段观测绘架Beta周围低温的尘埃,天文学家首度得以取得这个行星系统的尘埃组成成分讯息。其中最有趣的是橄榄石(olivine),这种矿物通常会在靠近新生恒星的原行星盘中形成矿物结晶,后来才与其他物质合并成为小行星、彗星或行星的一部份。科学家也对橄榄石的来源相当关心,因为橄榄石来源多样,其中富镁变种(magnesium-rich variety)可在微小且原始的冰质天体中发现,如彗星等;而富铁橄榄石(iron-rich olivine)则主要在大型的小行星中发现,如智神星等,这类小行星因为质量够大,在形成早期,内部曾经历被加热而发生分异作用,也就是重的物质向内沈,轻的物质往上浮的「加工过程。赫歇尔太空望远镜在距离绘架Beta母恒星约15~45AU之处侦测到原始的富镁橄榄石,此处温度低达摄氏零下190度。而作为比较,地球距离太阳约1AU,而古柏带则涵盖距离太阳约30~50AU之间的范围

此外,由赫歇尔料,de Vries等人估算绘架Beta周围这个区域内的橄榄石含量约占此区总质量的4%。de Vries等人推测:这些橄榄石应该原本含在彗星中,后经由这些冰质天体之间的碰撞,随彗星碎片而散布在这块区域中。de Vries表示:4%的橄榄石含量,与太阳系中的17P/Holmes和73P/Schwassmann-Wachmann 3等彗星相当接近,这些彗星的富镁橄榄石含量都约在2%~10%之间。既然橄榄石只能在距离中央母星约10AU以内的地方结晶成晶体,那么在距离母恒星远达15~45AU的绘架座Beta低温尘埃碎屑盘中发现这些富镁橄榄石,意味着这些橄榄石得从靠近母恒星的地方逐渐向外传递到行星系统外围区域。

这种「径向混合(radial mixing)」的传递机制,在许多新生恒星周围转动中的原行星盘演化模拟理论中都出现过,主要是受到母恒星的恒星风和辐射加热,再加上行星形成过程致使尘埃碎屑盘本身有温差和紊流的结果。这些发现都显示年轻时期的太阳系和绘架Beta系统之间,其物质传递过程的效率相当近似:然而绘架Beta的质量约为太阳的1.5倍,亮度约为太阳的8倍,而且它的行星系统结构也与现今的太阳系不同,由此可证:这种径向传递,应该与行星系统本质特性细节无关。(文/引用自台北天文馆之网路天文馆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