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北元/爱 让受刑人回家

▲不离不弃的爱,让犯错的人能够回到正途。(图/视觉中国CFP)

我认识一位叫做平安的人,他的平安是他太太一生中最大的平安。

十几年前,平安因为涉及枪砲、毒品流氓感训杀人未遂等罪名,一共被判刑二十几年确定,入监服刑,那时候他还不叫平安,他是妻子生命里沉重而挂念的负担。判刑确定后平安在妻子来会客时告诉她,不必等他了,离婚改嫁吧。

是啊,在监狱里这样的场景话语每天都在上演,纵使一开始妻子心如石坚,决意等待,但时间是残酷的,刑期走不了几年,会客的次数渐渐减少,最后杳无音讯,再有消息大概就是一纸离婚协议书了。

我猜想,当平安的太太告诉他:「这种话你讲一次就好,不然会伤我的心。」他可能也不敢相信,眼前的这个女人,真的可以等十几年,等到他回家。但因为在教会工作的妻子坚定不移、风雨无阻的脚步,一走就是十年,让一个顽劣不堪的帮派份子开始相信,出狱后还会有一个家不是梦;而妻子越是忠贞,他越笃定的告诉自己:「为了她,我一定要改过自新,绝不让她白等十多年。」

平安真的平安出狱了,也因为妻子的等待,他真心的认错悔改,除了建立起基督信仰之外,也回头拾起书本,考上大学,明年六月要从社工毕业,他的志愿是成为一个可以帮助别人的社工师。

平安现在是我的好弟兄,固定在更生团契聚会

▲得到家人的支持,是受刑人能否回归社会很大的关键。(图/视觉中国CFP)

然而,相对于平安的平安,有位我在通信辅导的受刑人,他的境遇就大不同了。他因为杀人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刑期加上假释的申报时间,初估要将近六十几岁才能出狱。几年前他刚入狱时,妻子也说要等他,但铁墙的阻隔,连见一面都要等待一个礼拜,他的妻子精神状况开始出问题,罹患忧郁症,没多久,三十几岁就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这位受刑人来信谈起这段往事,仍然伤痛欲绝。

坦白说,平安的妻子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个案,许多受刑人都在服刑期间面临了婚姻破碎的命运,这是犯错的代价之一,除了自己失去人身自由外,整个社会关系也被剥夺的一干二净,几年牢坐下来,无亲无友,妻离子散

犯错就是要付出代价,面对国法制裁,然而一旦受刑人即将假释出狱时,法务部检视假释准否的条件之一是社会支持度,这一项当然包括亲人的往来状态,换句话说,一位在服刑期间与家人能保持良好互动的受刑人,出狱再犯的可能性是比较低的,因为家人的接纳,受刑人有了回归社会的基本依靠。

从这个角度回头看看现今的行刑累进处遇条例。虽然在第二十八条有规定所谓的每月一次「与眷同住」的机会,但这是一级受刑人才有的福利,而从四级受刑人晋升至一级受刑人,那是一段漫长光阴,长到足以让人华发垂地如雪。如果现行假释审查标准是正确无误的,家人支持度是降低再犯可能性的重要指标,那现行的累进处遇制度设计为什么要如此考验人性呢?为什么让许多人的婚姻都破碎后,再来奢求受刑人要有良好的家人支持度才是适合回归社会的人呢?让四级受刑人也有机会享有与眷同住的福利,用最小的成本,试着让受刑人有较大保住婚姻的可能性,应该是符合狱政教化宗旨的。

毕竟,平安的平安真的是神迹啊……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云论粉丝团按个赞!

刘北元作家、更生团契志工,曾任律师。以上言论代表本报立场。88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