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港观盘-经济复苏超预期,财政支出保持强度
伴随场景恢复,服务业加快修复,需求增长强劲。3月份服务业PMI为56.9,已连续三个月回升,其中零售、铁路运输、航空、租赁商务等表现最强,进而带动服务业需求的加快增长。
PMI指数透露的经济复苏,还有中游装备制造。从行业来看,装备制造业表现高于整体制造业,其中专用设备、铁路船舶航空航太设备、电气机械表现最强。对于经济景气的预期可以更加乐观些,内需增长为主,政策稳增长带来的基建投资韧性,以及疫后修复带来的消费增长。
政府持续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援,3月份的金融数据也延续1、2月的强趋势。3月新增社融人民币(下同)5.38兆元,较去年增加7,000多亿元,信贷是本月社融多增的主要贡献。信贷方面,居民和企业部门新增净融资,分别较去年扩张4,908亿元和3,379亿元,共同驱动3月新增信贷维持强劲态势。
企业贷款特别是中长期贷款,主要是年初基建和制造业贷款需求延续强势。在政策方面,实体融资成本下降、融资条件放松后,企业的信贷意愿提高。同时「两会」后实施一系列大项目,继续助推基建和制造业融资需求回升。尤其再贷款方案,对新能源、交通运输等关键领域,推动了银行和企业的冲贷行为。
其次是疫后复苏趋势仍在延续。东南沿海制造业、出口企业开工恢复情况良好,地方地产企业拿地热情明显恢复,基建企业的项目仍然有支撑。最后,降准后银行的流动性也有刺激效果。
居民贷款部分,3月新房和二手房市场都有复苏迹象,带动居民信贷恢复,中长期贷款新增6,34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613亿元)。本轮地产修复的持续时间可能较长,但在力度上,政策边际助力趋缓情况下,第二季居民信贷偏向缓慢修复。
大陆3月出口大超预期,年增14.8%,相较1~2月的衰退,显示出口趋势开始转正。主因为今年初弥补去年第四季因疫情造成供给端的不足。
如果欧、美国家的消费没有出现断崖式下降,可支撑大陆上半年出口较高的增长。另外,出口的结构也出现改变,对中东、东南亚和俄罗斯等新兴市场的出口增长持续保持韧性,在地缘政治因素下,这个趋势的持续性可能超过预期。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设定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GDP增长为5%左右。考虑到去年的低基期,5%左右的GDP增速目标不算很高。
但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早就指出,发展必须是高品质发展,已经奠定了今年不作强刺激的基调。而年初以来,景气复苏的力度超乎预期,所以,目标虽然低于市场的预期,但也不限制高于5%的机会。在财政安排上,赤字率为3%。要完成5%的经济增长目标,可能还是需要较强的基建增速,意味着财政支出仍要保持一定的强度。
大陆今年经济政策以稳增长为主,政策加大经济的扶持力度,包含放松房地产、扩大财政、提振消费等。今年在出口与房地产偏弱的预期下,财政政策施力的重要性增加。观察高频数据,民生消费与基建明显出现复苏迹象。
另年初的金融信贷投放可望超预期,有利于投资项目推进,相关类股可望受惠。成长确定性高的科技和消费仍是长期看好的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