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客不来何解?李奇岳:北市、花莲、嘉义旅宿业是重灾区
文/李奇岳
两岸观光交流活动在2008年开放大三通来台至2019年7月31日,中国大陆文旅部正式发布自2019年8月1日起,47个大陆旅客赴台游自由行城市停止核发签证,历经11年发展的两岸观光活动倒退到原点。据交通部观光局统计,今年上半年一至六月陆客来台人数达167万人次,七月大陆旅客赴台旅游自由行与旅行团旅客每天平均为自由行6000多人,旅行团6000多人,每日入台人数大约12000~13000人,比起2018年大约成长3成。但是紧缩政策发酵后到了今年(2019年)9月,每天大陆旅客来台人数大约每天2000人,预计到2019年底因紧缩政策而减少的大陆旅客入台自由行与旅行团总人数估计达到100万人次。产业经济损失高达百亿以上。由今年九月份根据网路订房平台的统计单台北市订房量下滑三成,到十月后下滑超过五成,得知此次旅宿业受到巨大影响,而其中又以台北市、花莲、嘉义都是此波紧缩政策下的重灾区之一。
▲陆客限缩,旅宿业受到巨大影响,而其中又以台北市、花莲、嘉义是重灾区之一。(图/花莲县政府提供)
中国大陆对紧缩陆客来台观光的声明写的很直白,「鉴于当前两岸关系」,熟悉两岸事务者的解读,中方声明稿件字数愈少表示立场越强硬,大陆当局对两岸关系这几年的恶化,采取了激烈的手段,当然也造成了台湾观光产业的冲击。在政治面上两岸关系不佳却也让台湾的观光产业便成了祭品。
观光产业整体产值一年约8000亿,涵盖餐饮、住宿、交通、娱乐、零售购物等面向,从业人口超过百万,这种伤害犹如一个人遭遇大范围擦伤,很痛,看起来很恐怖,但对台湾总体经济不是致命伤害。可是,两岸关系的紧张将严重阻碍台湾经贸的区域整合,甚至造成整体经济上的停滞或倒退,这就像一个人内出血,虽然看不见也不会痛,但严重时有可能造成死亡,这点就很恐怖了。所以,改善两岸关系,不只对台湾观光产业好,台湾的百行百业都会因此受益。
而台湾政府又是如何因应这一波的冲击呢?在大陆宣布禁缩政策的第二天交通部立刻宣布九月一日起,进行史上最大秋冬国民旅游补助案,投入经费至今已超过50亿台币,这样的救急措施或许在年底前能为旅宿业提升业绩,起到救急的效果,但是过了补助期后,是否能够顺利将境外旅客的缺口补上,也是考验着执政党的施政能力。
▲交通部长林佳龙立刻宣布九月一日起,进行史上最大秋冬国民旅游补助案,投入经费至今已超过50亿台币。(图/记者宋良义摄)
旅游有淡旺季之分,淡旺季取决于假期因素,市场有一定的自由机制,在供需法则下自然运营,除了国旅基本盘,加上外国游客的市场,市场荣枯自有循环。各国政府在遇到天灾人祸或不可抗力的因素,常使用奖励补助的方式来刺激市场,许多先例可循。冰岛金融危机政府破产,当时冰岛政府立刻推出冰岛航空纽约飞首都雷克雅未克原价约七百美金的机票,由冰岛政府专案补贴,每张机票仅需一百美金,一推出立刻吸引大批美国游客入境冰岛观光,日本北海道大地震,日本推出史上最威80亿日币北海道旅游方案,60亿日币补助日本国内旅客,20亿日币作为日本海外市场行销费用,一时间大量日本游客涌入北海道,而对外国旅行社也提供配额专案补助,当时台湾旅行社拿到的补助名额专案团一上架当场秒杀。这些都有一个特点,救急。
旅游业是最脆弱的行业,每每一个天灾疫情或动乱,游客会瞬间消失,转向其他地区,补助方案是刺激休闲动机的外在因素,但是现在的政策在补助旅游上已显浮滥,回顾自2018年起,从花莲地震补助,到南湾计划,暖冬游,暖冬游2.0扩大版,桃竹加码版,几乎补助案从年头补助到年尾再到2019年头春游补助,蔡政府甚至于今年(2019年)上半年就提出针对观光业淡季要常态补助,所以当中国大陆提出限缩大旅旅客来台旅游政策后,交通部隔天就提出此次的秋冬旅游补助案来因应,不是政府应变快,是本来就要实施的方案提早实施罢了。所以当旅游补助变成常态补助,救急方案变成长期方案,真有吓死宝宝了的感觉,随之而来的政府大撒币批评也来了。
这次秋冬游补助即将于12月退场,潮水退去1月份遇到年假前很多的业者开始担忧,因为国人在农历年前出游意愿低,国内旅游市场是低迷的,产业代表面对可预期的业绩下降收入锐减,大多希望在政府能加码延长补助到农历年前,这样真的好吗? 潮水退去,回到基本面,台湾的经济大环境的不佳,一例一休年金改革后国民消费意愿的降低,使得国旅内需基本盘支撑力不足,外国旅客成长缓慢加上入境后多留在台北附近停留,观光业的营运自然表现不佳。
这些是根本问题,也要从根本解决。
陆客市场的根本问题蔡政府执政三年多陆客来台紧缩议题一直是大家经常讨论的显学,即使在这样紧绷的两岸关系下,大陆来台旅客仍占台湾入境旅客人数三成多,依然是第一大的客源,所以维系好两岸和平是对台湾观光产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课题,甚至不只是观光产业,乃至台湾整体经济发展,都是重要课题。所以陆客市场根本问题就是政治问题,只能政治解决。
自我体质的根本问题观光休闲产业是消费末端的非民生必须产业,对于景气的敏感度很高,经济环境的不良导致消费意愿降低,首当其冲的便是内需市场,加上廉价航空的兴起,国人出国旅游成本降低,交叉影响下,国旅市场已经连续两年呈现下滑现象,而出国旅行人次却屡创新高,导致我们在观光产业上处于出超现象,所以政策方针应该以加强对海外市场做大力的行销推广,但是台湾的观光缺乏国家级的战略政策,政府对于能赚取外汇的入境旅游市场态度仍然保守投入资源不足,南向政策对东南亚人士来台签证宽松政策,还是过于保守。我们由观光业的牵头产业旅行社的营业业态发现,台湾将近3000家旅行社,九成经营台湾人出国,从事入境市场的旅行社大约仅占一成,由此得知,产业政策应该转为鼓励从事入境旅游市场。以马来西亚政府鼓励从事入境旅游市场发展为例,马来西亚的旅行业,每年接待入境旅客人次达到政府设定标准后,可以免除年度百分之二十六的产业营利税,亦即台湾的营业所的税,这样的措施可以有效的引导产业往入境市场靠拢。
▲国旅市场已经连续两年呈现下滑现象,而出国旅行人次却屡创新高,导致我们在观光产业上处于出超现象。(图/记者谢盛帆摄)
在整体观光产业结构上可以比照日本订定观光立国政策,订定观光基本法,以日本发展入境的幅度在2010年到2019年十年间入境日本旅客从2010年的1000万人次到今年2019年可望突破3500万人,台湾设定到2030年要达到2000人次的企图心太低。
希望未来政府能投入资源协助观光产业升级,设立国家级的观光人才研训中心,广育观光人才,将观光业比照科技业扶持并将观光局位阶提升至观光部,提供更多的人力与预算面向全世界争取客源,在主力客源国广设行销据点,并请民航局在二线机场能开放天空让各国航班能便利申请航线航权,建设港口设施争取国际邮轮泊岸台湾。毕竟观光业是不会出走的产业,是能为台湾创造外汇收入的产业,也是世界各先进国家在制造业外移后主力发展的产业,观光业应该是台湾的明星产业,不应该像现在被大家称呼为「观光惨业」。
而观光业要成为「明星产业」其中最重要的是观光基础设施的大建设,以2030年十年间达到入境4000万人次,进行规画打造各面向的食住行娱购基础接待设施,也都不是一个三级单位观光局有能力办到,这些都是长期的国家级基础工程,或许不能像补助案短时间看到人气,但是朝这个方向走,我们的产业体质一定会变强壮。补助是鸦片,吃久了旅客会期待,业者也会期待,吃的时候精神奕奕,上了瘾断了药,都是痛苦,慎之。
李奇岳台北城市科技大学观光事业系助理教授创意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中华优质旅游发展协会 理事长联贺欣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总经理东京不动产投资顾问有限公司 总经理台北市旅行商业同业公会 理事王冠旅行社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修图修到厌世!这款CP值很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