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半导体产业人才荒 加紧育人仍难解

科技自立的政策方针下,中国近来大力鼓励发展半导体业。有报导指出,晶片产业快速发展凸显了中国这方面人才的匮乏,相关科系师资教材有所不足,产学研合作模式有待建立。

经济参考报报导,根据中国电子资讯产业发展研究院等编制的「中国积体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2019-2020年版)」显示,到2022年,晶片专业人才缺口预计超过20万人。

当前中国多个城市加快布局积体电路行业,在长三角地区合肥南京无锡等地纷纷开出优厚条件招揽晶片人才,互相挖角,反而威胁传统上晶片产业的人才地上海。随着产业加快布局,未来5年中国的晶片人才缺口将更为突出。

报导以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为例,近3年来,园区内晶片设计企业数量员工数量翻倍,但是社会供给能力没有同步跟上,关键人才、核心人才、骨干人才普遍缺乏。

教育方面,中国正在加快培养相关高水准人才,去年10月还成立了南京积体电路大学,是中国第一间以积体电路命名的大学。但晶片行业最缺的是有经验工程师,培养一个成熟的晶片工程师需要10年,中国此行业内还没有积累那么多人才。

根据人力银行业者BOSS直聘的相关报告显示,拥有10年工作经验的晶片人才2019年平均招聘薪资人民币1万9550元(约新台币8万4065元),为相同工作年限软体类人才薪资水准的一半。

相较于薪资更高、更热门网路业、金融业,即使是半导体领域相关科系毕业者,也未必都进入晶片产业。上海积体电路行业协会秘书长徐伟说,前几年部分重点高校微电子行业毕业生中,估计只有30%左右进入了积体电路行业。

报导还引述上海科技大学资讯学院寇煦丰说,最新的积体电路制程已经到了3奈米至5奈米,部分教材里的电晶体却还停留在微米级(1微米是1000奈米);大部分大学教师未能及时获取业界最新动态,很难将新技术进展整理编写至教材或实验材料之中。

报导认为,既有的半导体园区应该发挥专业园区优势,搭建公共技术平台,降低晶片企业的研发成本;此外,也要探索大学和积体电路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新模式。(编辑:张淑伶/翟思嘉)11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