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信昌/究竟在做消费振兴?还是纾困人头?
●卢信昌/台湾大学国际企业学系副教授、台湾竞争力论坛知识创新组召集人
争议不休的消费振兴模式,最近终于由苏揆亲自拍板确立,民众自掏腰包花一千元,即能取得由政府送出的两千元。虽然执行细节的内容一日数变;但根据已揭露的规划,在民众领取移转金的部分,可以直接到邮局或超商,现场缴交一千元现金即能领取三千元的振兴券。
至于其他支付体系,不管是刷信用卡、记名储值卡或使用其他电子支付,由民众择定其中的一种来办理累计,在年底以前该帐号内的消费如能满三千元,政府即自动存入两千元。更精采的创发构想与衍生的问题,还包括:
▲台北市府为「三倍券」加码,65岁以上长者多送一千。(图/记者汤兴汉摄)
其一,中央政府要求各县市也配合做加码。市长柯文哲的反应就很直接,在疫情期间,65岁的老一辈久久未出门消费,敬老卡内已经攒了些钱,可以在解封之后使用;然而若要帮65岁以下民众做加码,在各县市的负担能力有别之下,这部分的「逼迫」一定成为财政纪律的大破口。
其二、对比全面发给国人的消费券,凭着户口名簿一次即可领取全家份;本次的多元方案,无论实体券的印制或整体的使用成本,都明显偏高。不仅未成年人少见有使用信用卡;学龄前儿童,也没有记名的学生悠游卡。无论在领取上或是一家人的消费,方式都变得更复杂。好处是不会被妈妈给收缴当菜钱用;坏处则是程序很琐碎,以及未成年人一旦被诱引,而产生的消费纠纷。
其三、金融危机发生的当时,有鉴于全球共同做财政扩张,又能借此扩大人民的政策参与,消费券是政府无偿给予的。因此,消基会主张比照礼券定型化契约的精神,于限期内未使用的实体券,那一千元的预缴现金应该被退回。柯文哲市长则关切有数位落差的民众权益,他们使用实体振兴券,找不找零?此外,还有发生遗失或玷污等,换发与否和效力的问题。
其四、经济部所提出的最新配套,申贷或资金调用上有困难的企业主,可以跟政府预支一百万元,来做进货备料等的经营准备。如今预期有振兴券的消费支持,又有政府提供的无息鼓励,确实是美事一桩。不过,政府业已做过多回合的纾困工作,按理说从上游到下游都该蓄势待发的;既然有消费振兴做担保,还是该回归到市场机制,让金融拆借与上下游的供货放帐,都恢复平时的自主运作。
根据WTO的推估,全球贸易在今年将会暴跌;而虽然邻近国家,陆续达成开放边境管制的协议,但迄今未有将台湾列入的好消息。好不容易运作二十余年的开放天空,眼前有着中美两国的缠斗和陆续退场的航空公司,难以令人乐观得起来。内需市场的刺激,于此之际,确实有其必要。
来自其他部会的智慧激荡,像金管会已责成金融业举办团体旅游,预计有三十亿元以上的开销;交通部也提出振兴做法,在暑假期间要让未成年学生,不限次数玩遍全国22家游乐园。但伴随而生的问题,就是如何能做好品质维护与活动场域的消费安全。
表面风光的人情都做完后,更希望冲冲冲的行政院,能应许国人一个快乐平安的下半年。
热门推荐》
►李沃墙/「振兴三倍券」问题多 勿变成「三振出局券」
►连贤明/「三倍券」能「加倍」消费吗 ?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欢迎投书《云论》让优质好文被更多人看见,请寄editor88@ettoday.net或点此投稿,本网保有文字删修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