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学者评价李登辉:城府深 有谋略
前总统李登辉7月30日晚逝世,评价其传奇的一生,大陆涉台人士认为,李登辉城府深、有谋略,几十年来政治立场的大转变,犹如撕下面具。学者也指出,李登辉是台湾台独意识被唤起的肇始者,1990年代推动的修宪工程,更是早就在一步步为台独工程铺路。
北京联合大学台研院两岸关系所所长朱松岭受访指出,李登辉是台湾政坛乃至两岸关系史上非常标志性的人物;他认为,台湾的台独声浪渐起,甚至形成气候,李登辉是始作俑者,其主导的大陆政策,把两岸关系定位为特殊国与国,造成台湾的国家认同也在李执政后渐渐出现改变。
朱松岭指出,李登辉任内多次推动修宪并冻省,一步步走上分离主义路线,一步步消灭台湾「省」的概念,渐进式地把台湾与大陆在法理上分开,使得台湾的政治走向另个方向,李登辉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他认为,李登辉一生经历很大转变,从设立国统会、订定《国统纲领》,到最后全面主向走向台独,宛如「撕下面具」,尤其1999年发表的「两国论」,更是震惊世界的重要转折。
大陆的两岸问题泰斗级专家黄嘉树认为,李登辉内心深处一直固守着「岩里政男」的日本身分,一直视日本为祖国,甚至公开说「钓鱼岛是日本的」等媚日言论;他认为,李登辉是认贼作父,犹如罹患「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黄嘉树指出,李登辉的言论不仅影响国际社会观瞻,更影响到台湾民间的价值取向,譬如过去「反课纲微调」的台湾高中生,连「殖民」字眼都接受不了,就是受到李登辉的皇民史观影响。
一位不愿具名北京涉台人士指出,撇除掉意识形态立场,李登辉确实是个谋略家,政治手段高明,又有坚韧的性格,对世界格局也掌握清晰;譬如1991年台湾开始推动修宪,当时恰逢苏联解体,他认为,李当时就是顺着这波势头推动台湾修宪,是在全球格局下去处理台湾问题,借机遂行自己的政治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