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100人就1人有!这小动作背后藏大警讯

医师表示,拔毛症是以拔除身体毛发为主的行为疾患,好发于12~14岁以后,女性居多,主要症状为拔头发眉毛。(达志影像/shutterstock)

又到了升学求职旺季新鲜心情难免紧张、焦虑,进而无法控制地拔除头发、眉毛等部位毛发,造成头部不规则秃发,影响社交与日常生活。医师提醒,拔毛症好发率约为1%,对人生正要起步的年轻人而言,拔毛症并非罕见的行为问题,及早寻求专业协助,透过行为治疗尽早找回身体主控权。

台北医学大学附设医院精神主治医师蔡尚颖表示,拔毛症是以拔除身体毛发为主的行为疾患,好发于12~14岁以后,女性居多,主要症状为拔头发、眉毛;按照美国精神医学会推估,每一年在每100位青少年成人中约有1~2位患者

蔡尚颖解释,拔毛症的成因多是源自于外在的情绪困扰,例如升学、求职或与家庭成员相处紧张所产生压力等,有些情绪困扰的患者会借由咬指甲、抠皮肤缓解压力,拔毛症患者则透过拔毛舒缓情绪,逐渐演变为无法控制地拔毛,多为随手可及的区域例如眉毛、前额及两侧头发。

若拔毛行为已到自我无法控制、影响外观且出现社会畏缩、烦躁而影响成就表现表现时,就需要专业治疗介入。蔡尚颖指出,拔毛症是透过学习机转而来的行为,因此治疗上以「行为治疗」为主而非仰赖药物,由医师仔细评估拔毛的情境过程,再逐一修饰行为。

此外,生理原因秃发患部落发较平均、光滑,拔毛症患者每次拔除毛发的位置与数量不同,所以较容易出现头发长短不一、落发区域不规则等现象。若有疑似拔毛症症状且有动机接受治疗者建议寻求有从事行为治疗的专业机构,或医院精神科拔毛症特约门诊等专业资源协助,先透过医师评估确认是否符合拔毛症,再及早接受治疗。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