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复兴/Mk 48 Mod 6AT鱼雷跨世代的威力
▲汉光36号演习,剑龙级潜舰发射SUT重型鱼雷命中靶船。(图/翻摄军闻社)
●梅复兴/台海安全研析中心主任,长期钻研国防,娴熟美台安全关系,曾创办并主编《台海军情》电子期刊
海军现役的SUT「猎鲸」鱼雷日前在汉光演习中再次成功命中了担任靶舰的济阳级(诺克斯)巡防舰。虽然国防部并未公布实际击沉靶舰的画面,但从靶船并未拖返的事实研判,该舰应该还是沉没了。役龄达30余年的老鱼雷再次印证效能。在此之前,美国5月20日通告了再次售予台湾18枚Mk 48 Mod 6AT重型鱼雷,供我IDS国造潜舰使用。连同2017年6月首次宣布的那一批,迄今一共同意出售64枚供我海军潜舰使用(2017年批准46枚,但我方后来只采购了24枚战雷与4枚操雷)。
三年前美国首次批准售台Mk 48 Mod 6AT鱼雷,提升我现有剑龙级潜舰战力,当时即预测重型潜射鱼雷技术释出之突破,将可为我自行建造之水下兵力提供潜射武器稳定来源。(文章连结)川普政府今次军售,坐实了之前的研判,也以具体行动加持了我国的潜舰国造努力。我们且借此机会,聚焦比较一下SUT与Mk48 Mod 6AT与新旧两种鱼雷的性能与威力吧!
▲德制SUT重型鱼雷。(图/翻摄INDOMILITER)
SUT鱼雷
海军1980年代引进的SUT鱼雷源自德国,是1970年代中期以SST-4出口型攻船鱼雷为基础发展出来反水面、反潜两用鱼雷。台湾当年是透过印尼购得的,1981年开始跟印尼洽谈采购鱼雷,于1983年1月签约,并于1984年5月、1987年5月分两批完成交货。前后总共采购至少112枚。基于保密,我军方多年来均以「猎鲸雷」讳称之,直至近年来才承认就是SUT。
SUT基本型的寻标器具主动及被动模式,但仅有二维(2-dimensional)方位的搜索能力,深度由潜舰追踪计算并透过(基本上单向)导引线传输给鱼雷。就当时技术而言,这对在浅水海域(如德国波罗的海或台湾海峡)接战远距离目标极为有利。SUT被动搜索最大有效距离约4000-6000公尺,主动模式则2000公尺。同时,导引系统内建有预设搜索路径与重新搜寻/攻击模式,以为导线断裂故障时因应。
由于SUT部分精进性能,如可调整搜索方位的寻标器(视角较宽)、双向导引线(可将声纳讯号回传潜舰处理)、磁感近发引信等,均乃1980年代中后期推出的Mod 2改良型才引进,对提升该雷之反潜性能颇有助益。然从获得时程上研判,海军现役SUT的构型是否具备这些功能,颇有疑问。
SUT雷的导引系统功能虽可能因构型先后有所差异,但弹头的设计却基本上相同。根据公开资料,SUT鱼雷的弹头重量250公斤。当然,这并不代表装填的炸药有260公斤,而只是一个可以用于比较的基数。
根据权威资料,SUT鱼雷弹头重250公斤,装药使用一种名为SSMTR8870的炸药,其成分为41% TNT、30%RDX、24%铝粉、5%钝感剂。如果从成分析来研判,SSMTR8870的威力应该还不到二次大战英美鱼雷炸药Torpex(成分为42%RDX、40%TNT,18%铝粉)的9成。由于RDX的威力是TNT的1.6倍,RDX及TNT含量都明显较高的Torpex爆炸威力当然也就必定较强了。但SSMTR8870有较Torpex稳定安全的优点,且因铝粉含量较高,可增加爆炸时产生的温度与震力(brisance),有助于将爆炸威力迅速转换为气体压力与冲击力,加大对船体结构之破坏性能。
▲Mk 48型鱼雷内部构造。(图/U.S. Naval Undersea Museum)
不同世代的炸药技术
海军历年来SUT战雷的试射结果都展现了对3000余吨级水面舰艇的强大破坏力,但其装药毕竟仍属优化的第二代技术。相形之下,Mk 48 Mod 6AT(以下简称Mk 48)所用的PBXN-105是美国1960年代研发的高聚粘结炸药(Polymer-Bonded Explosive),1972年核准用于Mk 48鱼雷的装药,属于第三代技术。无论在爆炸冲击波能、总能量以及安全性方面都显著优于SUT的装药。
PBXN-105 的主要成分为:49.8%高氯酸铵(强氧化剂),25.8%铝粉、7%RDX(高爆炸药)、12.9%BDNPA/F(含能增塑剂)、4.3%聚乙二醇(黏结剂)与0.2%的抗氧化剂。由于它是专门为水中兵器设计的炸药,PBXN-105具有适于低氧环境使用之特性,譬如成分含有大量氧化剂以及铝粉,以提供高燃爆温度。可见当初Mk 48系列鱼雷的原始设计目的主要应为对付水下(潜舰)目标,而非一般水面船只。
相对于海军现用的SUT,Mk 48鱼雷的威力只会更强。这个中原因一方面得力于PBXN-105爆炸当量为TNT的1.42倍,高于Torpex(1.30倍),也就是SSMTR8870炸药的至少1.21倍。而M48的弹头重达292.5公斤,约为SUT的1.17倍。若二者装药比率相同,那Mk 48的威力至少要比SUT高出40%。这也就是Mk 48系列鱼雷在过去数十年来的多次实弹演习中能够单枚击沉包括排水量达18000吨级两栖登陆舰在内的大型水面目标的原因。
▲Mk 48型鱼雷历代系列图。(图/翻摄维基百科)
Mk 48的威力
但Mk 48 Mod 6AT跟海军现有的SUT完全不是同一个档次、更不是同一个世代的水下武器。除了动力系统所用的能量密度差距悬殊,所以速度与射程相差极大外,静音与导引系统也让Mk 48 Mod 6AT得以在战术上有效运用其动力性能优势。而这也正是其真正威力之所在。
Mk 48 Mod 6AT基本上是将Mod 4M所用的静音改良推进段与Mod 6 ADCAP的导控段结合,并整合「商规现成」(COTS)软硬体技术升级而成。其性能大致相当于美军Mk 48 Mod 6 ADCAP型1990年代后期/2000年代初期的水准。Mod 6 ADCAP是当年美军赖以猎杀全世界最快的苏联「阿尔法级」潜舰(极速达41节!)之利器,其导引技术至今仍堪称先进。当然,Mod 6AT的动力系统与Mod 6 ADCAP不同,故运动性能方面仍略逊一筹。
Mod 6AT在声纳寻标器上主要的改良是增加声纳发射功率、大幅提升讯号处理,据称并加大声纳寻标器的直径,以使用较低的作业频率。其主要目的为强化主动导引性能,以在较远的距离侦测目标、并反制外壳贴附消声瓦(anechoic tile)的潜舰。同时,透过软体的精进来强化对复杂水文条件(尤其环境噪音严重的近岸浅水海域)及诱饵的辨识与排除。
▲MK-48 Mod 6AT重型鱼雷发射示意图。(图/翻摄自raytheon technologies)
根据公开资料,Mk 48通常是先以至少40节的高速航渡接近目标区,待搜索截获目标后(据称寻标器主动模式目获距离至少达2海浬)再加速至55节进行终端攻击。这表示,Mk 48 Mod 6AT的导引与静音性能充分匹配:其自身噪音在高速奔袭阶段不至于过早被敌方侦知,而在最后以战速接敌时的流体噪音也不会影响寻标器有效掌握目标的讯号强度。这是SUT所难望其项背的「软实力」。
Mk 48最高时速为SUT的1.6倍,最大射程约1.25倍,在极速状态下射程更达SUT的1.5倍,作业深度也至少是SUT的1.3倍。故Mk 48不仅接战空间会比SUT要广阔非常多,可在更远的距离外、更不利的发射条件(如角度、深度、双方相对运动状态等)下接战更困难之水下目标。结合了强大速度、射程与静音性能优势的Mk 48 Mod 6AT能尾追赶上以超过35节战速脱离的水下目标。换句话说,相较于SUT只能尾追攻击极速约23节的目标(即主要局限于对付柴电动力潜舰),Mk 48则能接战通常得以仰赖高速冲刺暨或垂直面(大潜深)运动摆脱追击的核动力潜舰!
▲MK-48 Mod 6AT重型鱼雷。(图/翻摄自军事纵横)
▲MK-48 ADCAP鱼雷鱼雷击中靶船画面。(图/翻摄自TRUTH SOUNDINGS)
跨越性的能力
其实这就是美方持续释出Mk 48 Mod 6AT鱼雷来精进我潜舰武装并提升我整体水下反制作战能力档次的重要隐意。出售这样的武器不仅是让台湾获得一种新的装备,也是藉提供跨越性的战术能力,赋予我国更广深复杂的军事责任以及较积极参与美国所主导的亚(印)太区域安全体系的机会。
过去四十年来,从美国对台湾基本上「放令自生自灭」、到只允让「善守一亩三分地」的思维,近来又逐渐蜕变成愿赋予我适度能力以担负西太平洋准盟邦部分能量的进程,说明了美国在战略现实下的范式挪移。
这种板块层级的态势演化进程缓慢,对台湾来说也不会没有各种有形无形之代价,但亦难以于短时间内(譬如因白宫易主)出现本质上的逆转。我们该做、也唯一能做的,是洞察关键趋势、务实评估可恃选项、精算代价报酬,并尽可能做出睿智、对自身最有利的策略选择。
热门推荐》
►汉光演习》亓乐义/台湾应该把拳头伸到更远的地方
►汉光演习》王臻明/任务尚未结束 汉光演习只是联兵营新编装检讨的开始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欢迎投书《云论》让优质好文被更多人看见,请寄editor88@ettoday.net或点此投稿,本网保有文字删修权。
►防疫新生活!国内旅游票券特价开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