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复兴/M1A2战车案的前世今生
军方规划「锐捷专案」向美国采购108辆中古M1A2主战车。其实陆军有意引进M1系列战车已快20年了(以下均以「M1」概指「M1系列」)。早在2000年代初期就曾规划筹获四个营近200辆新造M1A2 SEP,但因预算、建军优先顺序及需求争议等原因搁置多年。后缩减至目前(两个营加训练兵力)规模,车型也先改成二手M1A1,最后则为目前的柴油版M1A2。
重战车不适合台湾?
且检视几个常见的说法。首先是重战车不适合台湾这种狭窄多山地形。但山岳占全国70%的瑞士和面积只有台湾五十分之一的新加坡都在使用与M1吨位相当的豹二式主战车。
另一质疑是战车太重,台湾道路桥梁无法负担。但道路的承受度主要看物体接地压力,重62公吨的M1A2因履带面积大,平均接地压力仅15.4 PSI(每平方英吋15.4磅),其实远低于一般私家车(约28 PSI)与越野自行车(40 PSI)。桥梁承载力除系依个别设计规范而异,且需参考桥梁设计活载重、使用状况、车流量、重车比例等进行评估。车辆越重越受限制,但一般满/湿载砂石车所能通过的主要公路桥梁,M1A2理应也可有条件通过。重量本身并不是问题,而是战车在台湾地理兵要条件下能否在临界时间与状况下执行被赋予之作战任务。
需求概念
陆军此次对M1A2主战车的作需逻辑其实仍与当年的核心概念近似: 共军新锐主战车 (即已成为解放军主力的99式系列) 整体性能优异,一旦登陆对我地面部队威胁极大,唯有装备120公厘主炮的重型战车足以阻挡、克制并担负逆袭任务角色。而共军新型主战车重逾50吨,台湾适合其抢滩登陆的滩头有限,多数战车仍需在攻占港埠后行政下卸。故陆军规划在南北主要港口 (高雄、基隆) 附近各部署一个M1战车营,以巩卫要津并牵制共军占港下卸战车。
事隔近20年,共军两栖投射能力突飞猛进,如今已装备各种大小气垫登陆艇等突击载具,可在较广泛地理地质条件滩岸登陆并下卸重型装备。且共军新一代战车将整合反应装甲 (ERA) 暨主动防御系统 (APS) 等先进防护措施,可抵消反装甲飞弹与步兵反装甲火箭之效益。这些发展相对强化了以(APS 目前仍难有效反制之) 高动能火炮为主武装的M1之存在逻辑。而M60A3/CM11战车也因现已接近寿限,让此论述比当年更显迫切。
美方态度
然而,美军方与涉台国防政策圈长久以来都并不支持台湾投资重型战车。2001年小布希政府批准大批军售,连潜舰都释出了,却对M1有所保留,直到7年后才向台湾正式简报(包括M8轻战车与M1的)相关方案。时任美陆军参谋长的新关上将(Eric Shinseki)对重战车案也不表认同,甚至还在会见我方高级将领时建议参考美军当时正积极发展的轮型甲车概念。
美方对我陆军坚持以耗资不菲的重战车应对可藉多种其他选项来反制特定的威胁一直不以为然。美官员甚至还曾调侃: “假如台湾真的担心共军夺港行政卸载战车,那找个港务局长来凿船封港,不就结了!?”
这也是美国过去十年一直建议台湾扩建水雷、武装直升机与反装甲飞弹等来反制共军重兵力登陆的原因。即便美方多年来使尽全力劝斥诱迫台湾假 “创新、非对称” 之名将防御重点转为陆上作战的过程中,也从未鼓励采购主战车。
可见,美方对未来台海战争想定系假设在共军登陆阶段我方支配海空优能力已尽失,而共军登陆后,我地面部队势必蒙受敌密接支援战机、攻击直升机、甚至武装无人机之肆意扰袭及多轴向陆上攻势。届时战车就算可藉隐蔽、伪装等保存战力,其机动转移能力势必受到严重限制,基本上只能从事近乎静态防守。届时能否发挥规划作战效益,恐犹待军方提出具说服力的辩证。
峰回路转重新出缐
十余年前美军评估认为台湾整体运输条件(道路桥梁暨作战区域在不同季节天侯下之地形地质状况)恐难负担国军所规划的M1战车作战运用。这对陆军后来争取新战车建案颇为不利。但去年上半年获悉,美军2016年完成的最新评估却判定台湾(经多年营建并调整作战构想后)已足堪部署重型战车。这个结论明显有助于M1案卷土重来。
军方并非没有试图寻求其他替代方案,但在可见未来除M1外,也没有别的主战车可满足需求、能够负担、又实际有望获得。唯一其他选项就是提升现有战车。但据报导,军方决定支持筹获M1A2,暂搁置M60A3性能提升案原因之一,乃是委中科院研发的M60A3性能提升案单价(每辆近亿元)比采购M1A2还要高。重要原因为战车关键技术并非中科院核心能量,提升所需技术、组件均赖外购,成本难以压低。
且目前市场上的M60提升方案,基本都会使战车提升后重量接近M1(A1),但防护力、机动力均较差。且需先投资约20亿元试制原型车,还无法确保性能与可靠性均会符量产所需标凖,又因非美军制式装备而无美军后勤支援,整体风险与成本显均高于M1A2。峰回路转近20年,M1最后来还是出缐。
当然,欲充分发挥新战车战力犹需配套。例如,M1的120公厘主炮虽未像德国豹二后期型加长炮管倍径以提升威力,而是研发新弹种以获致较佳穿甲与其他战效。但新型弹药能否随战车获得则需规划并积极争取。 至于在中东诸战场曾发生M1被反装甲飞弹击毁事例,部分原因可能系步战协同配合不良,而美军也开始为M1加装主动防护系统。咸信军方会参考通盘筹划。
更重要的,鉴于前述空中威胁问题,国防部应针就此拟定对策并责成陆军优先执行。筹建能抗制共军武装直升机与密接支援战机攻击的野战防空能力不仅是采购新战车的必要配套,甚至应视为批准建案与立院审查预算之前提。
柴油机的考量
暂且撇开需求争议,军方此次愿考虑采用柴油型M1A2,而非坚持跟美军完全同步,倒是很值得激赏的。
M1的燃气涡轮机性能优异、服役数十年来也甚可靠,且正常虽烧JP-8航空燃料,也具可使用多种油料 (汽油、柴油、煤油、甚至香水!)的优点。 但其耗油率却远高于柴油型。
据美陆军「战车动机研发暨工程中心」(TARDEC)验证,每个战斗日,柴油型M1A2耗油量仅燃气涡轮型的50%。而一个装备60辆M1的装甲旅级战斗队若改用柴油型M1,则该旅平均每英里可节省14%或约9100美元,主战车公路行程则可从330公里增加到483公里以上。且因最耗油的M1加油频率暨所需运输油料量显著降低,该旅也得以显著精简所需之各型油罐车与驾驶兵编制。
柴油型M1怠速及熄火后重新发动的耗油率均显著优于燃气涡轮型(包括安装UAAPU辅助动力系统者)。而柴油型M1排气温度约仅燃气涡轮型的三分之一,不仅有利于步兵伴随战车步战协同/城镇作战,其红外线特征也较弱,有助提高战场存活性。
此外,M1燃气涡轮机后勤负担沉重,高居M1作维费中维修支出的64%!甚至还有报导称美国陆军所有地面战斗系统年度维修预算总额四分之一都被M1涡轮引擎吞噬!是以,换装较省油、国内又具维修能量的柴油发动机当属明智选择。
别有邃义
M1A2虽不无争议,但无论火力、防护力、机动力或指通力,基本上都能满足陆军需求,又有美军后勤支援并具未来提升裕度,堪称目前最可行方案。但国防部倾向支持此案显然不乏其他考虑。
近年战争经验显示,即便猛烈精准轰炸已瘫痪对方大部战力,但欲速完胜战争仍赖地面部队摧枯拉朽,造成政治瓦解。握有能挡得住共军装甲矛头的战车不仅能鼓舞官兵士气,更可为社会民众提供一定程度上「共军不是无敌,我们抵抗有望」的心理保障。而这抗敌意愿正是维系吓阻的核心要素。
国防部支持构建相对少量的新一代战车,亦有藉确保地面部队核心种能 (装甲兵) 得以延续发展,并在台湾防卫作战中继续扮演要角,以安抚在「滨海决胜」防卫概念下日感边际化的这个陆军核心兵种之邃义。
好文推荐
梅复兴/潜舰战斗系统输出许可的意义
梅复兴/鹰式飞弹部署兰屿 恫吓共军的战略微积分
●梅复兴,台北出生,祖籍湘东,旅居美国。长期钻研国防,娴熟美台安全关系。曾创办并主编《 台海军情》电子期刊,现为台海安全研析中心主任。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88论坛欢迎多元的声音与观点,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