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复兴/站稳美国安战略一隅 愈有助我开拓两岸关系
▲川普日前发表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提及将依据「美国的一中政策」,维持与台湾强而有力的联系,并提供台湾合理的防卫需求。(图/达志影像/美联社)
美国总统川普2017年12月中旬公布了「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其中提到美国与台湾的关系:「我们将会依我们的『一个中国』政策与台湾维持强劲关系,包括在台湾关系法下的承诺,提供台湾在防卫与吓阻威迫方面的合理需求。」
固然各方解读不同,但该文对台湾安全整体而言并无不利。事实上,鉴于文中虽以「一个中国政策」与「台湾关系法」为基础,但却未提中共非常在意的「三个公报」,故其所宣示之美方政策立场堪称均衡。不仅如此,该报告还点名中、俄两国挑战美国权势利益,并试图侵蚀美国安全与繁荣;更在文中多处详列中共借由经济影响活动(政治作战)与军事威胁等手段,在全球各地与美国竞争,其霸权可能削弱亚、非洲暨西半球国家之主权,而美国则将协助维护后者。
此外,虽全文仅有一小段涉及台湾,但却出现在「将强化我们长期以来的军事关系并鼓励与我们的盟邦及伙伴发展强大的防卫网」这段话后的列举说明部分,其脉络明显将我国视为其固有安全伙伴。这细腻的小动作值得玩味,尤其川普在其引言中曾宣示,将「促进有利于美国、我们盟邦及伙伴的权力均势」!
「十九大」后的北京,明显开始采取对台更为强硬的路线,甚至还显著的加强了对我的军事恫吓形式、力道、能见度以及配套作为(三战)。在此同时,南海争议风波未息,朝鲜半岛的局势又一直持续紧张,更让华府对北京(这个对平壤若非碍难出手,就是无牌可打的准宗主国)既忌惮又猜疑。
面对这个风起云涌、瞬息万变,但整体而言并非绝对不利的战略环境,台湾需要有明确的战略目标、弹性的政策规画与睿智强韧的领导。最重要的,就是我们需要有适当的准备,以因应潜在挑战,同时将自己推向更便于承迎对我有利发展的位置。而在国家安全考虑上,除了审慎、负责的经营两岸关系外,我们的主要努力,势必仍聚焦在如何借由积极累聚实力,以扮演对美国更有价值的战略安全伙伴角色上。
这并非像某些论者所谓「自甘沦为美国走狗」的昧于现实之见。事实上,面对在主权议题上与我毫无非零和空间的中共,台湾为了安全,只能选择与美国阵营为伙。这是北京国策(历史因素+意识形态+战略盘算)迫使的宿命,毋庸赘论,更毋需倒果为因来批评台湾的选边。
至于如何能更有效的适任美国新国家安全战略下的伙伴关系,台湾或可先从一些缺失不足之处着手。简单的来说,我们要设法让自己变得更「可恃、扶得起、靠得住」,至少也要尽可能做到「不至于成为美国在战略安全上的负担累赘」。
▲解放军2017年频繁进行海空兵力绕台演训,「十九大」时更抛出未来将「实战化」的主张,无疑将掀起两岸军事持续对立。(图/视觉中国CFP)
我国防安全长久以来为美方诟病的地方很多,从国防预算偏低、兵员短缺/募兵成效不彰、战备弹药存量不足,到作战构想保守且(相对于可用资源暨能力)难以达成等。然碍于诸多客观限制,有些落差(如国防预算占GDP比率偏低,目前仅1.84%)恐难以在短期内获得显著改善。且基于国内政治现实,某些问题(如兵役改革)就算有可行的政策方案,无论哪个政党执政也都不敢轻易抛出,更遑论大刀阔斧的冒然推动了。
但千头万绪的好处,也就是可以着手改进的地方很多,较易于在合理时间内在某些议题凸显可见成效。小步快跑也是务实可为的,而政府近来似乎也已开始布局推动。譬如,蔡政府2017年10月底时曾公开承诺国防预算将逐年小幅成长(按GDP成长率增加,但至少每年2%,有额外军购时可达3%),虽这意味着未来几年每年只可能增加新台币60余亿元,但若与前几年国防部为希望增加一、二十亿元预算,得去行政院苦求还往往未能如愿相比,也不可谓毫无意义。更何况,即便只是每年2%,3年下来理论上就可增加约200亿元,故亦不宜小觑。
然而,每年增加这么笔钱究竟能做什么呢?随便举几个较具体的例子供参考。60多亿元可以(任选一项):
• 负担约12,000名志愿役兵员的人事成本
• 让所有国军官兵都能享受空勤伙食(编制员额,每人每年伙食费差额约3万3千元)
• 新购2架F-16战机并附带12枚AGM-88反辐射飞弹;或为22架IDF战机进行性能提升
• 新建一艘两栖船坞登陆舰;或建造一艘沱江级飞弹巡逻舰并附带20枚雄风三型超音速反舰飞弹;或再采购两艘(中古)派里级巡防舰,并附带至少6枚的鱼叉飞弹
• 采购70辆陆军云豹甲车,或至少6架UH-60M黑鹰直升机
• 帮陆战队添购42辆AAV7两栖登陆车
另外,兵员不足与兵制问题关系密切,政府显然高度关切。月前,曾有媒体报导国安会密集约谈国军将领,针对兵役制度征询意见,显然就是在探索募兵制(再)改革之选项。兵制政策的下一波变革如欲有成功的可能,则势必兼顾兵员需求量、兵源稳定性、公平性与可负担性,并需与后备制度的改革通盘协调配套。然依政治常识推断,即便在短期内针对可行方案凝聚出共识,也不太可能在2020年之前正式推动。
根据媒体整理国防部公开资料报导,2018年度兵员缺口将超过12,000人(相当于最低兵力需求7%以上)。也就是说,国军在2018年起,停征一年制义务役兵员后,至少需熬过一、两年的人力艰困时期。国防部届时势必得透过(也似乎已在筹划)积极减轻各级部队工作负荷、改革部队管理文化、持续改善部队待遇与生活条件,并提供军人(退役后足以谋得良好待遇与发展,甚至能创业)技术专业培训等措施,增加吸引年轻人从军的诱因,以加强人员的招募并提高留营意愿,熬渡即将到来的部队人力寒冬期。
▲2018年起停征一年制义务役兵员之后,国军至少需熬过一、两年的人力艰困时期,而这将对台湾国防战力造成不小威胁。(图/记者季相儒摄)
至于作战构想落差问题,国防部显然在过去一年确实投入思索与重新规画。根据笔者过去近半年跟曾经与闻此新作战构想的美军方与退役顾问人士接触了解后,发现他们均持正面态度,认为我军方终于愿意、敢于打破若干墨守成规的做法,开始尝试较具「非对称」色彩的建军备战方向。而这不仅更能针对共军的威胁特性、潜在弱点与关键目标研发对策,此种作战构想与建军需求,似乎也较符合台湾在可见未来(仍相对有限的)的国防资源,所能负担之范围。
他们例举了:强化对机场暨重点军事设施之弹道/巡航飞弹防御、透过多样化手段增进我指挥管制通讯系统存活性、规画「群涌式」(Swarming)战术概念与能量,将战域延伸至能被陆基防空/制空能量涵盖的「滨海区」范围,逐渐采纳美方「可负担」的建军原则,以及考虑筹建「低成本精准导引武器」等建议。这些概念性的描述,显然与国防部近来公布不少具体建军构想,有堪称密切的对照与关联,值得继续关注其发展与落实情形。(针对日前公布的《106年版国防报告书》暨相关新建军作战概念,因限于篇幅将,另有专文论析,故不在此详述)
前述几方面的努力,不仅能协助解决国军的问题与缺点、抵消共军部分优势威胁,从而提升我自身的整体防卫能力,也有益于台湾扮演一个对美国更有价值盟友伙伴角色。这些逐步的进程,美方涉台政策人士也都看在眼里。在川普政府国安团队内的亚太政策官员逐渐就位之际,这将会有助于台湾处于一较适于进退的位置。
最重要的,还是我们应以持平、客观,但最终须以整体自身(国家、社会)利益为出发点的角度来看待这个议题,而非因为对哪个政府(或政党)的表现不满,就倾向轻信某些(很可能不乏浓郁三战意图之)因果、本末、轻重不分的分化性主张。盖无论是为了争取美国的重视与加持,还是尽量降低台湾在美中大国博弈下沦为筹码的可能性(或程度),尽力巩固自己的力量、累积能掌握的战略资源,都是正办、更是当务之急。
最吊诡的是,愈能在美国国安战略下站稳一亩三分地,台湾反而愈能深耕开拓两岸关系的沃域空间与信心。
好文推荐
梅复兴/解放军来势汹汹 别再搞「非对称」军备了
梅复兴/万剑弹,深具战略博弈价值的反制作战能力
梅复兴/巡弋飞弹,还是巡航飞弹?
●梅复兴,台北出生,祖籍湘东,旅居美国。长期钻研国防,娴熟美台安全关系。曾创办并主编《 台海军情》电子期刊,现为台海安全研析中心主任。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88论坛欢迎多元的声音与观点,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