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粉造假? 龙口:这产业9成都掺玉米淀粉

米粉国人爱吃的平价美食,更是人气火红的伴手礼。(资料照/记者廖苡安摄)生活中心综合报导

民众常吃的米粉其实不是真的「米」粉?在消基会及上下游新闻市集的一项「追查米粉米量检验计划中,近9成含米量不合国家标准,连农会名牌龙口都不合格;对此,业者回应说,这项产业9成产品都用玉米淀粉制作,但若不合标准,还是愿意下架。

消基会从去年12月29日到今年1月14日在主要通路购买52件米粉,委请中华谷类食品工业技术研究所化验发现,高达45件近9成产品的米含量都未达CNS规定较低标准的50%;且多达39件、75%的米含量连20%都不到。

消基会表示,最令人吃惊的是,领导品牌龙口新竹米粉以粗蛋白含量反推米含量,仅7%到10%,宣传字样还写90%以上,300公克售新台币99元。其次,当中标纯米米粉,由新竹县农会生产的新竹纯米粉含米量竟是0%;还有竹东地区农会加工制造的新竹纯米米粉,米含量也只有13%到18%。

龙口接受《中央社》访问时表示,若标示不符标准,愿意下架。但业者还补一句话说,这项产业9成产品都用玉米淀粉制作。新竹县农会总干事徐国铎也表示会做处理。

此外,消基会指出,民国92年时,也曾对市售米粉进行过含米量测试检测19件样品蛋白质含量,所有样品的蛋白质含量都低于4.5%以下,也就是说,19件样品皆不是纯米精制而成,甚至连「调和米粉」的标准都达不到,且当初的标准比现在还严格,没想到业者却变本加厉,欺骗消费者

中华谷类食品工业技术研究所化验组组长林玫欣说,米粉批发价每公斤20元以上,比玉米淀粉的批发价每公斤10多元贵许多。玉米淀粉为求适合作为加工食品使用,会用化学成份修饰,长期食用累积量若超过身体负荷,会伤肝及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