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政部否认数位身分证仓促上路:合法、安全、透明慎推

内政部强调慎推数位身分证(内政部网页撷图)

民间团体昨质疑数位身分识别证(New eID)资安个资保护问题。内政部今天表示,一定会在完备相关规范,做好对个资及资安的保护工作,并遵循政府采购法办理招标作业之下,持续听取各界意见,以谨慎的态度推动New eID。

内政部指出,世界各国法制架构均有殊异,由于我国户籍法第52条已就换发New eID订有明确授权依据,就制发「晶片式」身分证之格式内容、制发等授权中央主管机关定之,并可订定相关办法,符合立法目的及授权范围。此外,内政部自2019年1月起即开始研拟换发计划及成立工作小组等相关前置作业,因此国民身分证全面换发办法溯自2019年1月1日生效,即在完备换证程序

在资安及个资保护方面,均遵循资通安全管理法个人资料保护法规定办理,这些法令均是20年前讨论多卡合一的国民卡时代所没有的,现在资讯科技之进步也与当年大不相同,New eID的规划也与国民卡截然不同,将在该等资讯技术及法律基础上进行制发及应用。公、私部门对个资之搜集处理,皆须遵守个人资料保护法规定,如有违反,应负民、刑事及行政责任

至于设置个资保护独立机关一事国发会正就欧盟一般资料保护规范(GDPR)与欧盟咨商中,后续将依咨商结果,尽速提出个资法修正草案及个资保护独立机关组织法草案。

内政部说明,数位身分证(eID)发展及应用已历经多年,各项技术标准、资安规范、制卡技术及相关应用已臻成熟。我国New eID即是参考国际安全标准及多数欧盟国家作法,着手规划换发事宜。值得注意的是,德国、爱沙尼亚早在十余年前即推动全面换发eID,虽曾发生资安事件,但未影响其推动eID政策。

内政部另表示,保障个人隐私及降低资安风险是New eID规划的首要原则,其间更经过长达6年沟通研议与讨论!自2013年起即针对国民身分证及自然人凭证之结合进行研究,2016至2017年陆续办理委托研究、举行座谈会、国际研讨会工作坊及电话民意调查等与各界沟通交流并搜集意见,其中民调结果约有7成民众支持换发数位身分识别证(New eID),并成立「晶片国民身分证换发专案工作小组」邀请专家学者参与,2019年2月扩大原工作小组规模、变更小组召集人、邀请专家学者担任委员及更名为「新一代国民身分证换发工作小组」,其中工作小组之委员名单中包含数位资安学者专家,于会中充分沟通并纳入后续建置案执行参考。

内政部强调,New eID推动层面涉及广泛,外界难以一窥全貌以致有所误解,例如先期规划案本仅系作为换发作业程序及系统建置工作参考,并非不能调整只能据以执行。且制卡案及系统案招标,在规划案有阶段性成果后,就可依规定进行,并在各标案中叙明得标厂商须配合实际需求调整专案工作内容,以保留作业之弹性空间。相关规划内容都公布在内政部户政司的全球资讯网专区

内政部强调,针对外界对New eID之疑虑,将持续与各界沟通,并接受民意的监督,透过公私协力让New eID的换发工作更加周延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