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忧数位身份证「仓促上路」 内政部澄清:研议多年!合法安全透明
内政部推动数位身分证换发,不过,台湾教授协会12日召开「反对数位身分证仓促上路」记者会,担忧数位身分证仓促上路。学者呼吁政府透过立法或修法,公开透明与社会对话,强调要厘清资安及隐私风险疑虑后再推动数位身份证。对此,内政部13日回应,澄清并没有仓促上路问题,数位身分证早已研议多年,而且会遵循合法安全透明原则。
针对外界关注数位身分证(New eID)的法律规范完备与否、资安及个资保护是否足够、以及标案过程有无瑕疵提出看法。内政部13日表示,一定会在完备相关规范,做好对个资及资安的保护工作,并遵循政府采购法办理招标作业之下,持续听取各界意见,以谨慎的态度推动New eID。
内政部指出,世界各国法制架构均有殊异,由于我国户籍法第52条已就换发New eID订有明确授权依据,就制发「晶片式」身分证之格式、内容、制发等授权中央主管机关定之,并可订定相关办法,符合立法目的及授权范围。此外,内政部108年1月就开始研拟换发计划及成立工作小组等相关前置作业,因此国民身分证全面换发办法可以追溯自108年1月1日生效,即在完备换证程序。
内政部指出,在资安及个资保护方面,均遵循资通安全管理法、个人资料保护法等规定办理,这些法令均是20年前讨论多卡合一的国民卡时代所没有的,现在资讯科技之进步也与当年大不相同,New eID的规划也与国民卡截然不同,将在该等资讯技术及法律基础上进行制发及应用。公、私部门对个资之搜集处理,皆须遵守个人资料保护法规定,如有违反,应负民、刑事及行政责任。
至于设置个资保护独立机关,国发会正就欧盟一般资料保护规范(GDPR)与欧盟咨商中,后续将依咨商结果,尽速提出个资法修正草案及个资保护独立机关组织法草案。
内政部说明,数位身分证发展及应用已历经多年,各项技术标准、资安规范、制卡技术及相关应用已臻成熟。我国New eID即是参考国际安全标准及多数欧盟国家作法,着手规划换发事宜。值得注意的是,德国、爱沙尼亚早在十余年前即推动全面换发eID,虽曾发生资安事件,但未影响其推动eID政策。
内政部说,保障个人隐私及降低资安风险是数位身分证规划的首要原则,其间更经过长达6年沟通研议与讨论。自102年起即针对国民身分证及自然人凭证之结合进行研究,105至106年陆续办理委托研究、举行座谈会、国际研讨会、工作坊及电话民意调查等与各界沟通交流并搜集意见,其中民调结果约有7成民众支持换发数位身分识别证(New eID)。
内政部提到,针对数位身分证换发,成立「晶片国民身分证换发专案工作小组」邀请专家学者参与,108年2月扩大原工作小组规模、变更小组召集人、邀请专家学者担任委员及更名为「新一代国民身分证换发工作小组」,其中工作小组之委员名单中包含数位资安学者专家,于会中充分沟通并纳入后续建置案执行参考。
内政部强调,对于外界对New eID之疑虑,将持续与各界沟通,并接受民意的监督,透过公私协力让New eID的换发工作更加周延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