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该上路! 专家:数位身分证资安内控功能强大
自从政府研议换发数位身分识别证(New eID),即不断被民间人士质疑晶片存在资安风险而连署反对。对此,前国发会资管处处长潘国才认为,台湾的网路普及便利,却没有网路身分识别机制实属落后,且数位身分证的安全设计应高于国民日常广为应用的各种卡片,其立论基础实在无法理解。
潘国才指出,由于不少民众对数位身分证的隐私与安全性有所担忧,内政部研议了一项折衷方案,可选择「关闭功能」,将以卡片搭配身分证明清单的方式,办理机关就不需要读取晶片身分证。此外,密码功能可有效避免资讯外泄,这是目前最好的方式,但更重要的是,民众对于密码管理与设计,政府需要再做宣导,毕竟个资的保护不能只靠政府力量,民众也要有保护资料的意识。
潘国才表示,数位身分证最大的好处是建立全国性数位辨识机制,这是目前台湾最缺乏的,虽说纸本身分证有辨识能力,但并非数位的,在人力与时间成本耗费上,远落后先进国家,数位晶片身分证则是在离线下仍能透过电子数位辨识能力,便利性无庸置疑。
潘国才举例,民众到政府机关办理文件,承办人员拿到身分证后不须再重复输入,而是用感应或插入读卡机后,以电子对电子的方式,所需的资料一目了然,大幅缩减等候时间。
台北大学副教授陈泉锡则指出,世界上已有超过85%的国家皆已发行数位身分证,台湾作为网路上行使公民权利的身分识别工具时,却仍有很大的声音在质疑数位身分凭证不够安全可能侵害隐私而反对。
陈泉锡表示,政府在10余年前首次规划发行多卡合一型的身分凭证时就曾上演,当时成功的阻止数位身分证发行,同时也使台湾数位转型的步调宕延,如今正在发生第二次,反对理由仍相同,却无视世界上主要先进国家多已采行。
陈泉锡强调,内政部的凭证安全性防范已经努力已久,民众担心的是或然的风险入侵问题,这点目前没有完全确保的空间,但他过去在财政部服务时,曾参与过内部简报,了解他们对风险问题十分严谨。
针对许多民众认为纸本身分证比较安全,陈泉锡不认同,他说明,纸本相对下并没有比较安全,例如民众到电信行申办门号、申办信用卡及任何需要网路服务的项目,都需要严格验证,承办人员要求看双证件,民众在拿纸本身分证的同时,资讯立即被看光光。
陈泉锡说,民众质疑电子身分证有被骇客的可能性,但纸本早有这些问题,被谁影印了,印了多少份都不知道,影本还能被长期留存,数位身分证就不同了,谁在使用、什么时间点使用,所有的轨迹都会被记录,一定是相对安全。
陈泉锡再举例,电子化之后很多服务才能加快脚步,包括土地、房产过户,现在手续非常繁复,因此必须找代书协助,虽然政府强调单一窗口,实际上仍需到很多单位分别完成资料确认,无论是权状资料、过户双方资讯都必须由本人填写表单,如果全面电子化,从政府资料库中直接下载,最后仅需本人过去一趟,确认意愿,程序简单又安全,快速完成过户。
陈泉锡表示,数位身分凭证是民众在网路上安全行使公民权利的根本要件,政府如一再因社会上有部分不同的声音即延缓此一重要的数位基础建设,台湾要实践提供民众优质数位政府的理想就会越来越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