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能不知道的未来:台湾正在「香港化」

公民觉醒联盟-黑箱服贸懒人包之签署后的悲惨世界。(图/公民觉醒联盟提供)

陈去非

前文《蓝帽绿帽小红帽台湾学生宁可感冒不要两岸服贸!》,感谢各位的充分讨论和分享,这种「混声合唱」就是民主自由的台湾,兼容并蓄的多元的声音

详读过《两岸服贸协议》51页全文之后,大学法律系财经组出身的我,从法律和经济层面提出我的疑虑。马英九总统在记者会里义正词严地反问:「为什么要退回两岸服贸协议」?我要回答说:「笨蛋马卡茸,问题就在这份协议的内容,难以说服多数国人。」,而这其中的症结不是仅在经济层面,还包括文化层面,台湾原来的自由社会民主制度,这些台湾人所保有的多元价值和生活方式,对岸中国将会借由《ECFA》、《两岸服贸》、《两岸货贸》等协议的陆续签署,以对台湾进行「商业让利」的经贸投资作为诱饵手段,逐渐渗透进台湾社会,最后完全变质,完成它的「全面性社会与文化控制」,如同97年回归后的「香港」,逐渐被「内地化」,这个深层的忧虑,才是令台湾人无法不对中国抱持高度戒心的主因。

在WTO的世界经济架构下,贸易自由化是全球大趋势,挺服贸的产官学界说法是:台湾若不想在这波潮流里被「边缘化」,应该积极和对岸及周边国家洽签「TIFA」等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以出口贸易为经济命脉的台湾,经贸方面不能再搞「戒急用忍」这类闭门锁国政策,往后台湾还必须要签署,TPP(《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ECEP等区域性国际经贸协定。又说:台湾若不跟对岸签这份「两岸服贸协议」,台湾的大企业将会失去在中国市场和美、日、韩等国公平竞争的条件。而对岸的官厅和学者,也很有默契地隔海和执政的国民党唱起双簧,但事实真相真的如此吗?

台湾这类小型经济体,和中国和美国这两个庞然大物洽谈双边经贸条约,基本上能够使用的筹码就很有限,台美之间,「TIFA」第八回合的会谈重点就是「美猪输台」,台湾政府维持先前「牛猪分离处理」原则,但可以预料山姆大叔,还是会以签署「TIFA」为诱饵,最终迫使台湾开放大部份农牧产品市场,当然包括同意让吃瘦肉精长大的美国猪肉输入。

这份《两岸服贸协议》签订后,对台湾长期的影响和改变,就经济层面上来说:一方面将会加速国内大企业、大财团钱进大陆,大笔「台资」流向中国市场,深化台湾对中国的依赖程度,而真正获益的就只有那些极少数的大老板(殷商巨贾);一方面台湾岛内需型中小企业和零售店家,将被对岸以「投资移民」,进来岛内的业者,透过「上中下游一条龙企业」和「连锁店」所逐渐取代,取代的模式包括:「收购」、「并购」、「合资」及「削价竞争」等等手段。不用等到台湾人自己的中小企业和零售型店家被对岸业者「完全换血」,台湾的社会文化就会跟着变质,如同现今的香港:「言论自由」被逐渐窄化弱化,贫富差距趋向两极化,地价房价和物价飙涨,成为和上海、北京、广州那些内地大城市,一样的「内地化」城市,台湾将沦为「中国货」和中国业者眼里的「内销市场」。

就文化层面来说,台湾人一向引以为傲的,正是自由社会和民主制度,这是台湾社会文化的核心价值,也是台湾人民在面对专制集权的中国社会和政府,双方交往(经贸文化交流)时,最具优势的自我防卫武器。然而,随着两岸之间陆续签订的「经贸协议」,台湾将面临的还有社会文化被渗透、稀释,最终被「香港化」的命运。台湾的教育机关、传播媒体等维系社会文化的有形组织,都会在「香港化」的魔咒下,逐渐被接管控制,一点一滴丧失原来的核心价值。而笔者所发觉的这些隐忧,其实都巧妙地包藏在《ECFA》、《两岸服贸》等文件行间字里,成为表面文本底下,「不能被戳破」的「深层谋略」,所以才有台湾战略学者林中斌数年前提出的「大陆当局深知买台湾比打台湾便宜」,这样的真知灼见。

《两岸服贸协议》如果真如总统马卡茸所说的「利多于弊」、「想不出有任何退回重审的理由」,那么执政的国民党总统府和行政院,即使是在「民进党连续杯葛9个月」的前提下,也不该仓促地以「30秒」宣读完成付委审查,而在野党之所以在立法院持续地强烈杯葛,其实也是高度质疑,这个牵涉到开放台湾内需市场,影响两千万台湾人民,包括中小企业、零售业商家和广大劳工的《两岸服贸协议》,它的条文内容,所以才要求必须履行严格的「逐条审查」,以最高规格来为「弱势的多数」生存权益把关。

执政的国民党政府不能只告诉人民,签署《两岸服贸协议》,有利于台湾企业进到中国市场建立营业据点和行销网络,以及有利于台湾的进出口企业,能降低海峡两岸的关税负担,增强产品进到中国市场的竞争力。因为这些都只是照顾到极少数具有竞争力的大企业和大财团,而他们在台湾的经济产业结构和贡献程度其实只不过30%,在台湾的经济人口结构里,恐怕连3%都还不到。执政的国民党政府不能轻率地以牺牲掉97%台湾人民的工作权、生存权、财产权,作为成就3%不到的大企业和大财团等殷商巨贾们,前进中国大赚人民币的「代价」。何况更有甚者,是开放台湾市场及经济上日渐加深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对于台湾社会文化可能产生的价值冲击和本质性的伤害,换言之,十年后的台湾,可能沦为另一个近在咫尺的「香港」,台湾社会里最核心的文化价值:「政治民主、言论自由、价值观多元」等,将会完全地改变。

学生们主张的「先完成《两岸关系监督条例》立法、再审查《两岸服贸协议》」,亦即《两岸关系监督条例》审查对象必须包含《两岸服贸协议》,当笔者详细琢磨过《两岸服贸协议》51页文件后,必须坚决地支持学生们的诉求,不仅由于他们才是一二十年后台湾政治、经贸舞台上的主人翁,而马英九和江宜桦等我们这代人,尤其掌握国家机器的少数菁英学者,不能片面地决定(出卖?)往后世代我们子孙辈的命运和出路;更要紧的是中国对台湾不会只是基于同文同种的民族情感,而单纯地「经贸让利」,在这匹大野狼的脑海里,当牠向台湾这个联合国都不承认的「亚洲小寡妇」招手示好时,所想的就是先砸银两收买台湾的殷商巨贾,逐步让台湾变成牠暨香港这个「小三」之后,乖巧温顺的「小四」。所以,面对执政党「成就少数商贾财富、牺牲多数弱势权益」的《两岸服贸协议》,如果执政党坚持不接受太阳花学运学生诉求:「先立法、再审查」,我们这些97%的弱势多数其实应该推动公民联署,要求将《两岸服贸协议》诉诸「公民投票」,以此来捍卫弱势多数和后辈子孙们的生存权益,以及台湾社会文化的核心价值。

●作者陈去非,国立台北教育大学台文所硕士,着有长篇小说、电影剧本、电视连续剧本十数种,曾获2010年《电视节目剧本创作奖》长篇首奖,为台湾岛内最高金额奖项。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