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验伤空窗期 国研院首创皮下瘀血取像系统

李昌钰。(图/南华大学提供)

记者萧玗欣/台北报导

受害者外表无明显外伤实际却有皮内出血」,此种难以取证的社会案件中,受害者如何获得法律所提供之公平正义?国家实验研究院仪器科技研究中心成功研发「皮下瘀血取像系统」,由国际知名鉴识专家李昌钰博士见证,针对伤害初期看不见的皮下瘀血,进行完整而全面的辨识,破解外伤初期的验伤空窗期,未来预期将能广泛应用于刑事鉴识采证领域

国研院表示,皮下瘀血对人体而言是一种疾病物理伤害的表征,其中最常见的物理伤害为车祸、跌倒或是钝器撞击等外力碰撞所造成;皮下瘀血可依伤害等级与区域,分为血管大量破裂之明显可见瘀血、组织受创体液外渗之不明显瘀血,以及微血管破裂缓慢凝结之潜藏瘀血;社会案件中最棘手状况为,受害者在受到外力伤害后,初至医院验伤时,并无明显外伤与瘀血,却在一段时间后伤害才逐渐显现,此段验伤的空窗期,取证者无法施行罪证判定,是目前伤害检验判定的一大技术缺口

国研院仪科中心开发出世界首创的「皮下瘀血取像系统」来解决此一问题。若有瘀血发生,皮肤内的血氧浓度将产生变化利用红光红外光照明,拍摄人体皮肤,再借由繁复的演算,即可得知皮肤内血氧浓度的分布,此分布直接反映了皮下血液含氧与缺氧情形,透过此「血氧分布影像」,即可了解皮下伤害的程度范围。仪科中心透过此技术,实际观察人体皮肤受到外力碰撞后、血氧浓度随着时间的变化,证明此项技术可以有效观察到前述的验伤空窗期,成功觅得皮下瘀血伤害取证的最后一块拼图。

技术上,国研院仪科中心突破现有血氧浓度检测仅提供单点资讯之技术瓶颈领先全球建构大面积(可达8公分 × 8公分)之皮肤血氧浓度分布取像,其灵敏度适用性极高,使用者透过色阶判读即可快速了解皮肤内的瘀血状态。此外,该技术不局限于皮下瘀血之检测,亦可检测离体血液的血氧浓度之衰减变化,来判断血液的离体时间,可作为伤害时间判定的重要佐证

「皮下瘀血取像系统」是由仪科中心进行技术研发,合作厂商承奕科技公司进行工程产品之实现。本仪器系延续先前仪科中心与承奕科技公司合作之萤光取像系统成果,该系统已被美国警方采用于犯罪采证。今年度开始,仪科中心并将与国际知名鉴识专家李昌钰博士合作,探讨各式生物迹证测量,未来预期将能广泛应用于刑事鉴识采证领域。

▲仪科中心研发的「皮下瘀血取像系统」。(图/国研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