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千字文告看习近平的中国梦
(图/新华社)
中共建党百年文告,中气十足道尽百年沧桑,洋洋洒洒7000余字,提到「人民」87次,比「共产党」的55次还多,或许不能直接推论人民比党重要,但尊重人民的意味还是有的。
不可或缺的成就,是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的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同时也昭告天下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前者是中共政权维系的底气所在,后者会是西方乌托邦的存在,还是东方桃花源的重现,尚待中共解答。
多次提及鸦片战争以来的历史耻辱,再透过重复21次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如此强烈民族主义的措辞,来捍卫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统治的正当性。如果没有完成百年小康可以说嘴,中国人民恐怕也不是吃素的,毕竟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清楚揭示,经济才是人民关心并足以导致政权崩溃的骨牌。
再说台湾,「只」提了两次,第一次是在演说开始处,与香港放在一起合并问候,涵义不难理解。第二次则是强调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纲领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而非2020年版的「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前者显然较后者具模糊意涵。实质差异见仁见智,但至少让台湾主张的「各表」又得到默认的空间,诚意不能说没有。
对国际而言,纵使习表明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王称霸的基因。但是不侵略、不称霸,不代表放弃透过武力追索历史领土的动武可能,例如南海、印度问题就是显著的争议,中共仍有必要将两者的意涵厘清,才能彻底与扩张主义画清界线。
至于强国必须强军说法,富国强军4字的排序足可说明,比强军更为优位的是富国,没有富国而只有强军,那就是穷兵黩武的早发现象。习在演说全文只说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先假设强国所指为富国,文中对于实际发展策略少有着墨。
尤其当前富国之路,遭遇美国为首的西方意识形态挡道,意识形态之争,纠缠历史伤害与营造自怨自艾的氛围无益,用民族主义填充中空的权力基础容易造成内伤,而应该从文化与历史层面的成就增加中国人民对于中共体制认同的信心,并成为汉文化圈地区垂范。习曾说过,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中国富国之路同样应扎根于经济基础与人民的认同,绝非塑造外部敌人形成上层建筑。
不可否认,再怎么厌恶中共,都不能忽略它正循序治理着人口最多的国家的事实。如何让14亿人口的社会秩序井然,本身就是没有前例可循的孤案。但无论如何,中共确实撑过了第一个百年关卡,毛、邓、江、胡以及习的历史传承,确实在中国发展的各个阶段,发挥了不同程度的关键作用。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能否实现,首先要观察习近平取消国家主席任期后的统治,能否在中共第二个百年之初,印证邓小平「稳定压倒一切」定理。乐观也好、悲观也罢,我们都须面对习近平为中国体制发展带来的变化,台湾无法置身事外,如果不能参与整个中国梦的构筑,则须自求多福。(作者为自由撰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