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疫后参与新创 让数位转型之路更顺畅
机械手臂在进行车身制造。图/新华社
因2020年COVID-19疫情严重影响全球产业及经济,许多企业不敌疫情爆发倒闭潮,改变产业结构与市场板块,然而疫情终将过去,重要的是谁能迅速因应,是企业在疫后必须关注的重点。
台湾目前已经进入防疫新生活阶段,但疫情驱动各产业朝数位经济迈进,不少台湾企业开始部署「数位转型」策略,以因应未来可能的变数,以及掌握后疫情时代的商机。
过去是「大鱼吃小鱼」,如今已是「快鱼吃慢鱼」的时代,台湾企业为了让数位转型加速,积极向外结合外部新创能量,投入企业新创参与(Corporate Startup Engagement,CSE)。
以下将根据数位转型的阶段与衡量指标,从营运卓越、顾客体验及商业模式再造三个面向,点出在后疫情时代下,台湾企业可携手新创数位转型的方向与机会。
营运卓越:分散式制造
COVID-19疫情爆发后,各国相继限制进出口、物流受阻,厂商供货逐渐跟不上市场需求,凸显出分散式布局、在地化生产的重要性,也加速台湾制造业在智慧制造布局。根据台湾制造业企业规模及产业属性,未来台湾企业未来可与新创朝向两方向合作:在传统制造业方面,台湾有许多传统制造工厂生产数据仍以纸本记录、制造流程仍仰赖劳力驱动,这波疫情凸显传统制造模式的脆弱,也驱动台湾传统制造业逐步数位化,在资通讯制造业方面,过去台湾资通讯制造业为因应全球化生产,早已投入数位化,这波疫情更体悟到数位化的重要性,预期未来将在原先基础上持续扩大布局,并结合AIoT等新兴技术,以建构高韧性的供应链。
在这样趋势之下,台湾拥有许多B2B类型的新创能扮演制造业数位转型的重要推手。例如:开发线上签署文件软体帮助企业快速完成远端签署作业,或是协助传统制造业整合生产现场营运技术(OT)、资讯技术(IT)系统数据,并运用AI分析来帮助企业预知设备保养、制程参数最佳化及能源管理等。
面对疫情冲击大幅改变消费者生活型态,连带影响零售产业的商业模式,迫使过去仍在观望零售科技应用的台湾传统零售业,不得不思索导入科技以纾解短期困境。然而,在后疫情时代下,面对电商、外送、无接触商机都成为消费新常态,因疫情而衍生的新商业情境,预期将促使传统零售业加快数位转型速度。
在疫情过后,台湾零售业将会有两个较明显的转变:第一是零售科技成为「标配」,且预期将激荡出更多的创新商业模式,例如:餐厅将更广泛的运用开店平台管理订单,又或是结合云端厨房模式打造线上餐饮品牌等;第二是零售业竞争战场将从实体通路转向全通路,如何应用科技打造线上与线下融合(OMO)体验,以精准描绘消费者轮廓,并养成消费者惯性与忠诚度将成为关键。
在这样趋势之下,台湾拥有许多潜力新创可以帮助零售业提升顾客体验,来达到数位转型。例如:开发餐饮管理系统协助连锁餐厅整合POS系统、支付、外送等多功能,提供多元服务;运用AI协助企业客户整合消费者数据,打造虚实整合体验等。
从2003年的SARS、到2012年的MERS-CoV,再到2020年COVID-19,全球爆发传染性疾病的时间间距逐渐缩短,致命疾病的大规模爆发将成为「新常态」。
为常态性疫情的时代来临,预期将催生更多医疗科技需求与商机,早在疫情前,台湾资通讯产业为创造第二成长曲线,便已逐步投入软硬整合发展智慧应用,基于台湾医疗环境及健保大数据的优势,台湾资通讯业者近年来跨足智慧医疗,透过与医疗产业异业结盟,替代工的本业拓展新商机。鉴于此次疫情,大众对于智慧医疗及远距医疗的接受度提高,为提前部署未知病毒的来袭,因此预期在后疫情时代,台湾资通讯产业将更积极扩大布局健康生命领域,包括AIoT智慧医疗应用到投资生技医疗领域,期待能再造新商机。
在此趋势下,台湾拥有不少具研发技术及前瞻能力的医疗新创,例如:开发AI呼吸监测系统,帮助医生远端掌握患者呼吸,或是连网智慧体温贴片协助防疫医院病患的体温监测等。
面对那些因疫情而「回不去的革新」,冲击企业思维的转变,数位转型成为台湾产业努力的方向。过去台湾多以B2C创业,像是开发APP或是电商平台,但现在越来越多B2B新创出现,同样是以软体创业但已朝向商用软体解决方案前进,在这波疫情间也看到不少台湾新创已准备好与企业共创。展望未来,让新创为企业转型注射创新DNA,是中大型企业迈向数位转型的快速道路之一。(本文作者为资策会MIC产业分析师王琬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