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结核感染「医事人员风险高」 疾管署3万名额免费筛

疾管世界结核病日。(图/疾管署提供)

记者洪巧蓝台北报导

结核病国内每年新增人数最多的传染病,潜伏结核感染更是未来防治隐忧。根据统计,国内每10到20名医院工作当中,就有1人是潜伏结核感染者疾病暴露风险高,疾病管制署今年规划提供3万名额公卫医事人员免费受检,希望早期发现早期进行投药,避免真正发病时对身体造成损害。

世界卫生组织(WHO)订定每年3月24日为世界结核病日,响应今(2019)年宣导主题「IT’S TIME」,疾病管制署22日举办「终结结核 即刻行动活动,展现结核病防治工作刻不容缓及消灭结核病的决心。

疾管署长周志浩表示,我国的结核病新案发生数自2005年的16,472人逐年下降,2018年发生数8,825人,不但比前一年下降约9%,成效也优于邻近的新加坡南韩香港等地。然而在已经发病的结核病患者之外,其实相关接触者也可能成为「潜伏性结核感染」,WHO估计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有潜伏结核感染,而以我国接触者推估约15%为潜伏结核感染者。

▲疾管署长周志浩接受潜伏结核筛检。(图/记者洪巧蓝摄)

疾管署副署长罗一钧表示,世界卫生组织建议职业暴露、有感染风险的公卫、医事人员优先纳入服务对象。国内资料也显示,约每10至20名医院工作者中有1人是潜伏结核感染者,又以感染科、放射科胸腔科风险最高。疾管署今年规划提供公卫及医事人员3万人抽血受检机会,及约5000人治疗服务,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潜伏性结核感染者身体里有结核菌,但没有发病,胸部X光检查也是正常,只有进行皮肤结核菌素检查时才会呈现阳性反应,若没有检查也不会知道有感染。疾管署防疫医师李品慧表示,潜伏结核感染者虽不具传染力,但终其一生有1成机会进展为结核病,尤其在感染后的第一年内或免疫力不佳时发病风险最高,如果预先接受治疗,就可提供超过9成以上的保护力,是避免结核发病最有效的方法

李品慧也提到,结核病发病之后进行治疗,不仅要服药至少6个月,患者身体也已经有严重的受损;至于潜伏结核的治疗仅12周,每周服用一次药物即可。

▲疾管署邀请世大运标枪金牌选手郑兆村为今(2019)年世界结核病日代言人。(图/疾管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