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滩印度 如何在下一场资本大战前捷足先登?
编者按: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英途”(ID:into808),授权36氪发布。如需转载请联系zhoum@intoer.com。
当大批资本一窝蜂地涌向——硅谷、以色列等世界知名的创新热土,我们不妨“剑走偏锋”,来看看世界人口第二大国——印度,有哪些创新和合作的可能。
神秘的东方国度
神秘印度就像披着面纱的少女,但在很多科技公司和专业机构眼中,印度已成为美国和中国市场之后一座即将喷发的金山。无数互联网公司和投资机构都闻风而动,Facebook和Amazon这样的西方公司暴露出传教士一样的热情,国内BAT和小米、猎豹等公司也像当年郑和下西洋一样,从这里开始自己的国际化道路。印度本土科技公司也正风生水起,大战一触即发。
事实上,印度依然贫穷落后,宗教冲突和种族冲突笼罩着这个国度,但这并不影响移动互联网的风靡。根据印度互联网和移动协会(IAMAI)发布的《2015年印度互联网报告》,2015年印度网民数量飙升至4亿,成为仅次于中国的互联网大国。其中,87%为移动手机用户,以整体33%和移动互联网55%的年增长快速发展,而互联网渗透率仅有25%。在移动用户中,71%是城市用户,农村用户也增长迅速。巨大的市场空白,让印度互联网跳跃了传统PC阶段而直接进入到移动时代。
印度移动互联网不可不知的几件事1、廉价手机流行,移动网络接入差
印度民众平均收入水平较低,千元左右的廉价机最受欢迎,通话费率低但上网流量费率相对较高,移动网络接入速度慢。具体数据如下:
印度75%的民众每月收入只有5000卢比左右(约合74美元),受收入所限,购买的手机售价平均在90-150美元。而这个价位的手机通常配置很低,内存较小,并且不太愿意支付较高的移动费。
印度现在12家通信运营商仅有1家是国营的(印度电信BSNL)。这导致市场竞争激烈,一方面使得用户享受到了全世界最低的通信费率;但另一方面,也使得需要投资更多的移动设施网络发展缓慢。因此,印度的WIFI覆盖很差,且2G和3G的网速很慢。
在印度,现金主导的、庞大而不透明的正规银行服务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的金融体系,印度政府和央行对普惠金融项目正在大开方便之门。互联网金融所涉及的核心技术,身份识别和支付平台,早已纳入印度的技术体系。顺着整体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春风,印度互联网金融产业势必将蓬勃发展、竞争激烈。
印度金融业有如下动态:
在金融用户基数上,过去一年印度新开银行账户超过2亿,这个数超过美国全国的银行账户数,还发放了超过3亿的借记卡和信用卡,银行卡数超过6亿;
过去一年,移动钱包的数量从几乎0增长到1亿,而用户的增长来自于最近5-10年的新创公司;
印度向电信、软件和IT服务领域的新创公司发放了大批银行业执照,而并非只发给传统的银行。有类似支付宝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可以不依赖任何银行实体账户,允许消费者在第三方支付公司开设虚拟账户。而且,去任何银行网点都可以为这个虚拟账户充值;
技术层面上,印度开放了移动互联网金融涉及到的六大技术,全民身份识别系统、统一支付界面、eKYC(让银行通过指纹或瞳孔验证客户资料)、移动端数字签名、DigitalLocker(将公民的所有政府档案记录集成在一个网上档案中)和Digital Consent(允许银行等第三方透明、安全地查阅公民档案和交易记录):
印度建立了全球最大的全民身份识别系统(UniqueIdentification),通过生物识别档案,让他们的身份可以在任何商用终端上通过体征信息(指纹和瞳孔扫描)被识别出来。印度人可以选择不在银行网点开通银行账户,银行可以派专人上门开户,只需采集你的虹膜和十指指纹,就可以根据每个印度公民的ID序列号进行匹配开立银行账户。这套身份信息系统也已经覆盖了印度80%的人口。通过这套征信体系,印度的P2P公司,只要经过个人授权,就可以从银行拿到借款人的银行记录和税务信息,这覆盖了80%的主要人群,每次查询费用仅约为2元人民币;
由央行行长和银行界高层发起的“统一支付界面”(UnifiedPaymentInterface, UPI)向所有应用开发者开放,通过这个平台,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手机号码进行转账。
3、移动创新多在服务领域,能对标中国
印度本土应用上,多为生活服务类应用,企业级2B应用较少,目前大多是购物、出行、旅行等生活基础应用,不够细分。已经有部分印度应用成功对标中国,且得到了投资,如支付宝投资了PayTM,大众点评投资了zomato,滴滴投资了Ola。
具体领域上,电商类表现突出,Snapdeal、Flipkart占据大部分市场,旅行类电商Mademytrip已在纳斯达克上市。据估计,整体电商市场到2018年能增长到440亿美元,而传统企业如Tata也开辟了自己的电商业务。另一个在印度受欢迎的领域是社交,社交相关应用占据了应用排行榜前几名。
中国向硅谷的Copy2China模式被印度使用。由于存在大量空白领域,印度的本土应用能从中国对标,这对于中国企业也有很大的投资合作机会。
莫迪政府上台后,所实行一系列措施推动印度数字化,为移动互联网创新提供最坚实的基础。2014年5月,NarendraModi总理上台,开始政治改革,提出数字印度计划(Digital India);2015年,Modi政府推出印度制造(Makein India)计划;印度政府还宣布,创业公司成立后最初3年内无须交税并免受劳工法律的审查。
印度政府还推出一款手机应用软件,创业企业可以借助该软件一天内完成公司注册。政府缩短专利申请批复的时间,也将申请费用降低80%。2016年,总理莫迪宣布,1月16日正式启动「印度创业,印度崛起(Start-up India andStand-up India)」计划。印度政府投资15亿美金支持印度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的双创之火燃到了亚洲南部的土地上。
2015年,印度总理莫迪提出了“智慧城市”战略,计划在全印度建设100座智慧城市,在大多数邦设立至少2个智慧城市。印度政府将为智慧城市提供基本基础设施、公共交通工具、网络连接和电子政务体系等,鼓励公私合作模式(PPP)、金融公司和IT服务企业参与该计划。据印度国家软件与服务公司行业协会(NASSCOM)预测,印度智慧城市计划在未来10年可为IT产业带来300亿至400亿美元的商业前景。据报道,包括爱立信、诺基亚、华为和思科在内的全球各大通信设备厂商都在押注印度的“智慧城市”项目。
全球互联网巨头们抢滩登陆
目前进入到印度市场的公司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以谷歌、亚马逊、Facebook和苹果等为主的跨国互联网巨头,依托其全球网络和印度本身的英语普及优势,迅速在印度占山为王,并通过建立研发中心的模式,大举进入;第二类是国内BAT为首的互联网巨头,因为本身业务的关系,往往会投资能和自己对标的应用,并以此展开业务上的合作;最后一类,是以小米、APUS、UC浏览器和茄子快传等在中国二三线的互联网应用,结合印度市场推出了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在细分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具体如下:
1、跨国巨头们的“火力全开”
Google视印度市场为“下一个十亿”计划中重要的一部分,其Android系统占据了印度85%以上的智能手机市场,与中国市场碎片化状况不同,几乎所有印度销售的Android手机都预装了包括Google搜索、地图、应用商店等Google核心服务。除此之外,谷歌还希望通过自行车与“Project Loon”互联网气球项目链接更多的印度移动互联网用户。
Facebook依靠免FreeBasics应用(免费使用互联网,但只能使用Facebook旗下的应用)为印度用户提供Facebook、维基百科、BBC新闻等移动互联网服务,而Facebook旗下的Whatsapp也因此成为印度的三大国民应用之一。尽管Free Basic后来被叫停,但培养的良好的用户习惯,让其相关应用都成了装机应用。
亚马逊的云计算服务AWS在今年6月刚刚宣布在印度的首批数据中心已经投入运营,AWS目前在印度建设的数据中心共有2个,都位于孟买。
今年5月,苹果CEO蒂姆·库克(Tim Cook)周四宣布在印度南部的海德巴拉建设一个新的研发中心,将专注于为iPhone、iPad、MAC和Apple Watch等产品开发地图功能。而在早些时候,宣布将于明年初在印度班加罗尔建设一处新的设施,专门帮助开发者采用最佳的开发模式,并改进iOS应用的设计、质量和性能。
包括德州仪器、甲骨文、微软和IBM在内,已经有多家美国大企业在印度建立了软件、芯片设计和产品研发中心,希望充分利用该国庞大的工程师资源。
阿里在印度投资的领域主要围绕其电商核心业务。去年6月,阿里投资向有印度“小米” 之称的本地手机制造商Micromax投资了7亿美金。9月,阿里及蚂蚁金服向印度电商Paytm投资6.8亿美元,成为Paytm 最大股东。阿里同时促成了Paytm的业务分拆,使其专注于移动支付领域。10月,阿里联合富士康和软银向印度电商巨头Snapdeal投资了5亿美元,其中阿里占1.25亿美元。近期,阿里又被爆出和印度最大的电商平台Flipkart在洽谈投资事宜。而在具体业务层面,阿里在6月宣布和PayTM合作,面向印度的网络卖家提供500多万种中国产品,换言之,阿里巴巴将成为印度网络卖家背后的“义乌批发市场”。而现在属于其移动事业群的UC,作为最早进入印度的应用,从工具提供商升级到了内容平台,结合阿里集团的整体战略,打造自己的生态系统。
腾讯进入印度市场较早,在2008年就以750万美元收购了环球网络公司(MIH),在2013年,推出了印度版微信,在早期大受欢迎,但后期因为功能不够聚焦在Whatsapp等狙击市场份额变得微乎其微。在这之后,腾讯将在印度市场的重心转到了投资上,2015年8月,腾讯向印度最大的医疗信息入口项目—印度 “好大夫”Practo投资了9000万美金。在此之前,腾讯已在国内先后投资了丁香园、挂号网、缤刻普锐(PICOOC)等医疗领域的公司。除此之外,腾讯还和南非财团Naspers 共同向印度在线旅游平台Ibibo 投资了2.5 亿美元,该公司是印度增速最快的在线旅游项目之一。而近期也有传闻表示,印度排名第三的IM软件Hike Messenger有意寻求腾讯的投资。
百度尽管进入印度市场较晚,但在业务运营和商务领域获得较大的认可。目前,百度已在新德里设立办事处,负责产品支持、业务销售、寻求投资项目等业务。在移动应用方面,百度的工具类软件如DU Battery Saver、DU Speed Booster、DU Cleaner在印度乃至全球都名列前茅。其中,DU Battery Saver和DU Speed Booster两款软件甚至长期处于印度工具类软件前十名。在2015年7月,百度的印度负责人宣布在印度的业务已盈利。除此之外,百度还针对印度市场推出了全球移动广告平台 DU Ad Platform和应用商店 Mobomarket,其中Mobomarket推出了本地化的语言产品,使其获得了90%的市场。而在投资方面,百度入股了印度最大折扣购物网站 Mydala.com;正计划投资Zomato, Bookymyshow和Big Basket。
小米自2014年7月进入印度市场后,凭借高性价比的智能手机产品大受欢迎,不到5个月时间里就在印度卖出了100多万部。根据IDC的一项市场调研报告,小米在2014年四季度获得印度智能手机市场4%的市场份额,成为印度市场第五大智能手机厂商。为支持小米在印度发展,小米设定了未来五至十年的本地化长期战略,小米印度团队全部是印度员工。小米还将在印度铺开体验店,设立研发团队,组织工艺链和生产,建立生态系统和品牌影响力。小米目前在印度的用户主要是发烧友和精英阶层,小米将争取让工薪阶层开始接受小米产品。小米将复制在国内的成功经验,在三至五年内做到印度市场份额第一。
作为印度市场最早的中国应用,UC浏览器的成功来自于其一开始就抓住本土用户的特点,使它成为从一个工具变为进入互联网的入口。它的畅销有几个原因:第一,印度手机连接慢,内存少,用户多喜欢断开连接,所以UC针对这些特点推出了省流量的低速模式和网盘功能(很多用户没有电脑);第二,UC在初期通过“空投”的方式把应用推送到发烧友论坛,后来建立了本土团队,因此对于本土用户的心理把握较好;第三,UC在自己浏览器的基础上注重内容,UC和印度最大的在线视频网站Hotstar、以及板球比赛报道网站Cricbuzz进行内容合作(板球是印度最受欢迎的运动),一方面为用户提供优质视频内容和体育赛事实时报道,另一方面UC亦为合作伙伴像华为带来了强大流量效应。
在国内名不见经传的茄子快传现已和WhatsApp,Facebook等成为印度人购买智能手机之后的必选装机项。它于2012年成立,2014年进入印度。这款应用主打跨平台近场传输。用户无需消耗流量和资费,不需要网络环境,就可以随时面对面高速传输图片、视频、音乐和应用。在中国,习惯了WIFI和高速移动网络的我们,很难理解像茄子快传这样的应用,不仅仅是一个传输工具,还具有分享社交属性。这款超级APP印度用户已经突破1.5亿,传输了整个印度80%以上的智能设备内容。
在印度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背后离不开风投的支持,本土风投主要是投资早期,天使轮和A轮;海外风投和中国互联网巨头投资额较大,而且因为在中国等类似市场,已能找到对标的应用,对趋势把握较好。印度的互联网巨头也开始并购小的公司。从2010年到2014年,PE和VC在印度的投资从1300万美元增长到了18.18亿美元,天使投资在这期间也从420万美元增长到了3220万美元。
Tiger Global去年在印度创业领域共投资了4.22亿美元,大部分资金都投给了印度电商巨头Flipkart,而后者在去年一年的融资总额达到了20亿美元。
DST Global去年在印度创业领域投资了3.52 亿美元。
日本软银2014年对印度的初创公司投资了2.82亿美元。
风投机构Nexus VenturePartners去年在印度投入了7300万美元,而Kalaari Capital在6笔投资中投入了4500万美元。
Accel Partners在印度的投资组合更加多元化,从50万美元到5000万美金不等,所投公司包括byOye、BookMyShow、Myntra、CommonFloor、Zansaar、Probe和Flipkart。
此外还有TGM、500 Startups、Inventus Capital Partners等诸多国际投资机构。
今年,根据YourStory的统计显示,Tiger Global在印度目前已投出11笔投资,总投资额为2.69亿美元,排名第一;第二位是红杉资本,共完成14笔2.08亿美元投资;第三位是Steadview Capital,完成两笔1.07亿美元投资;第四位和第五位分别是软银和Accel Partners,总投资金额为5700万美元和2300万美元。
印度能否复制硅谷模式
谈起硅谷,人们不自然会想起纳斯达克敲钟,会想起乔布斯会想起那些从车库开始的故事,但更主要的是,想起那些一夜成名,因为科技而改变命运的故事。
而离硅谷几万里之遥的班加罗尔,人们也将此地视为印度崛起的代名词——不仅是因为这里是众多科技公司的外包中心,也是很多研发中心所在地,像Twitter和小米都在此建立了研发基地。过去的一年里,这座拥有1000万人口、被称为“亚洲硅谷”的南部城市正经历着“二次崛起”。
科拉曼加拉区是班加罗尔的一处主要科技产业集群,正孕育着一批印度最具实力的科技企业。如印度电商领军企业Flipkart,这家在2007年从科拉曼加拉附近一间卧室里成长起来的企业,正在和亚马逊(Amazon)争夺四分五裂的印度电商市场的统治地位。下一轮融资之后,预计估值将达到150亿美元;而一墙之隔的打车软件Ola,获得了软银集团超过20亿美元的投资,在印度市场的份额超过了Uber。上述公司只是科拉曼加拉区众多初创企业中的两家,其他的还包括印度版今日头条-NewsHunt以及在线医疗网站Practo。各大风投集团,从本地的Helion Venture Partners到Accel Partners等更大型的美国风投公司,也都聚集于此。快速的资本聚集使得班加罗尔成为了全球吸引技术投资最多的城市中的第五名。而在人才方面,这里云集了包括印度理工学院等在内的顶尖大学,也有很多原来从事软件外包或在IBM等工作的IT人才,这里的编程人才数量仅次于美国硅谷。
资本、科技和人才,似乎班加罗尔也满足了硅谷故事的公式,而事实上,班加罗尔只是整个印度互联网崛起的缩影,更多科技和财富的故事英途未来将跟大家一起去探寻。
数据来源:TechCrunch报道、钛媒体、竺道、ZOL新闻、FT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