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擊有氧」增肌新手必推運動,打破只有重訓才能練肌肉迷思!
台北医学大学附设医院体重管理中心体能教练陈俊宏(左)教导拳击有氧动作。 图/记者曾学仁摄影
长辈担心运动受伤,大多会优先选择强度较低的运动如散步、健走等,近年医界倡议「增肌」才是延缓身体老化的关键,但看见哑铃、杠铃、壶铃等各式重训器材可能就先却步,台北医学大学附设医院体管中心建议,中高龄者适合练习入门门槛低、趣味性高的「拳击有氧」,上课12周就能增肌0.9公斤。
人在30岁以后,每10年约减少3%到8%的肌肉量,60岁以后肌肉量流失更快。增加肌肉可以增加行动力,帮助社交刺激,肌肉也能保护关节,避免关节受伤,降低受伤后卧床机率。
运用核心肌群 具高度增肌效果
北医附医体管中心体能教练陈俊宏表示,拳击有氧是结合拳击、跆拳道、空手道以及各式武术运动的运动,大多运用上肢、核心以及大腿的力量,特别是核心肌群的运用,几乎所有的动作都用得到。虽然拳击有氧是「有氧运动」,但具高度增肌效果,一改有氧运动只具减脂效果的印象,非常适合长辈尝试。
中高龄训练12周 就可增肌0.9公斤
陈俊宏说,拳击有氧课程相较于「纯重训」,难度不高,根据研究,若进行6周拳击有氧课程,受试者肌肉量增加0.9公斤,体脂减少1.3公斤,中高龄者进行12周课程也具同样效果。
拳击有氧基本六大招式:深蹲、刺拳、直拳、勾拳、上勾拳、擡膝,一连串训练胸、背、核心、大腿肌群,透过连续的动作编排,增加心肺适能。陈俊宏表示,不少长辈会觉得腰酸背痛,与胸部没有「开胸」有关,适度的运动与伸展,都能大幅改善平时的行动力。
陈俊宏指出,高龄者运动除了要达到流汗效果,也可以透过运动改善屁股松、驼背等问题,建议找教练校正关节,让动作更为稳定后,逐步再依照自己的喜好方式,寻找适合的运动。
1深蹲:深蹲是基础动作,训练核心肌群、大腿肌肉,增加肢体稳定性。 图/记者曾学仁摄影
2刺拳:一手弯曲贴着脸部,另一手出拳,让身体呈侧身,把背部、手臂带出去。可训练胸背部肌肉。 图/记者曾学仁摄影
3直拳:直拳与刺拳的差别在于直拳运用腹部核心的力量,把拳再往前带。除了练胸背肌群,也会需要核心肌群力量。 图/记者曾学仁摄影
4勾拳:一手贴着脸,另一手弯曲出拳,与肩同高,运用腰部核心肌群转动身体,增加出拳力道,增加核心、手臂、背部肌群强度。 图/记者曾学仁摄影
5上勾拳:一手贴着脸部,运用核心以及腰部力量转身将另一手往上勾。 图/记者曾学仁摄影
6擡膝:擡膝带动臀部、背部、小腿、大腿肌群,同时训练平衡的能力。 图/记者曾学仁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