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为何持续失控? 医师曝关键:被一心态害惨

新冠肺炎爆发超过1年,目前疫情持续延烧。图为示意图

图文/镜周刊

不少人纳闷为何有了检疫措施口罩酒精疫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持续失控?对此,胸腔重症专科医师黄轩脸书粉丝专页《黄轩医师 Dr. Ooi Hean》发文表示,援引心理学家的说法,这叫做「奇异效应」。

黄轩指出,去年底,当美国每天有3,000人死亡,似乎应该引发更广泛的同情心,并应改变公众行为以阻止病毒传播。今年,当台湾进入第三阶段社区传播,疫情更严峻,似乎应该引发更广泛的关心,可改变公众行为,以阻止病毒传播。但是当时在美国,在今时的台湾,并非如此。

黄轩表示,于是大家可以看到Pandemic(全球大流行)愈严重,大家开始在卖场、在市场、在放假期间,愈来愈多的群聚、人潮车流量,反而开始变多了⋯⋯尽管专家人士一直提出警告要求,「不要出门」。 依旧会有不屑一顾,而嗤之以鼻的现象,这是因为「心理麻木」(Pschy Numbing)。

▲不少人纳闷为何有了检疫措施、口罩、酒精、疫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持续失控?图为示意图。

黄轩引自俄勒冈州大学心理学教授保罗‧斯洛维奇(Paul Slovic)的说法 :「当我们面对COVID 19的危机时,这种愈冷漠心态愈明显,专家将其称为『心理麻木』。」他解释,一开始,当一个人处于Pandemic危险,可能会给人很多强烈的感觉,尤其如果这个人是亲人。如果后来又有两个人处于Pandemic危险之中,那你就可能不会感到担心,或您可能会感到只是有点担心。后来持续增加无数个Pandemic危险,可能会因为担心分散,也不会再关注同样的问题上,开始对主题(Pandemic)冷漠,有时候冷漠,也会变成Pandemic大爆炸的悲剧

黄轩更指出另一项研究中,心理学教授保罗‧斯洛维奇(Paul Slovic)和他的团队,向大学生介绍了3种情况:一个极度贫困并需要帮助的7岁女孩,一个也极度贫困并需要帮助的9岁男孩,其他陆续加入8个人,也都需要相同问题的帮助。结果发现,当一开始有危机困境时,一个人需要帮助时,学生们会给予高的捐款。随着需要相同问题的增加,人类感觉会下降。同样的,COVID 19新增案例、死亡继续增加,总数愈多,你个人会失去感觉,你会失去情感,警示戴口罩、洗手,保持社交距离,都是耳边风而已。

▲胸腔暨重症专科医师黄轩发文说明「奇异效应」。(翻摄自黄轩医师 Dr. Ooi Hean脸书)

黄轩提出,和心理麻木有关的心理效应,叫做「奇异效应」。意指我们是如何过分关心第1个人的遭遇,当第2个人有同样的遭遇,同情心会减弱。增加更多的人,并不会按比例增加我们提供更多配合或帮助的意愿。而临床心理学家莱夫‧格里芬(Leif Griffin)认为:「心理麻木使我们能够意识到某些事情发生,但在情感上,竟然不会处理或与正在发生的事情,保持相关联系」。

心理麻木可以是一种防御机制,就像是在说:COVID 19不要侵犯我的安全感,切断相关联系的心理防御机制。心理麻木也可以是一种伤害机制,持续存在危险面前时,会带来很多问题,退缩、沮丧、郁闷低能量状态,开始对家人情绪愤怒,甚至说:根本没有COVID 19是政府骗大家。

黄轩进一步说明,这也是为什么大家都看过欧美民众,群聚不戴口罩,一直示威抗议,这样的情景未曾消失过。而如果「奇异效应」长期如果无法获得解决,接下来就是「家庭暴力增加」,各国专家也陆续提出警告,家暴数据也真的随着疫情爆发,一直增加,全球皆如此。原本避风港的「家」,在疫情期间,却成了亲情炼狱。这些因COVID 19疫情「压力锅」,炸出来的一切,专家学者现在称作「新冠压力症候群(COVID Stress Syndrome)」。

★《镜周刊》关心您:远离家庭暴力,可通报全国保护专线113。

更多镜周刊报导13价肺链疫苗可减新冠肺炎重症机率 医师恳求民众「留给宝宝先打」周日梅雨滞留锋重返「不输前2波」 一张图秒懂未来10日天气全台三级警戒】日捐赠AZ疫苗今开打 指挥中心曝第2批配发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