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香港专才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林龙安:打破「玻璃门」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龙安。(图/翻摄自澎湃新闻

大陆中心/综合报导

针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建设,港区全国人大代表、禹洲集团董事局主席林龙安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交《让香港专才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寻找发展新机遇》的建议,希望国家顶层设计时,充分利用香港在地理位置国际影响力人才优势,以此加快「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

根据澎湃新闻报导,「粤港澳大湾区」已成国家发展重要战略,既有助于加强内部经济布局,亦可加强对外开放,辅助「一带一路」战略更有效实施。在十九大报告中,中央已明确表示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全面推进中国与香港、澳门互利合作,制定完善便利香港、澳门居民在中国发展的政策措施。」

▲粤港澳大湾区所覆盖城市区域图。(图/翻摄《百度百科》)

林龙安在撰写的《建议》中称,如果大湾区建设想要迅速落实,须制定具体措施以利体现以上数项重要策略,包括支持港澳搭上国家发展的快车、推动粤港澳三地在大湾区互利合作、错位发展,并为港澳居民在中国拓展发展空间,让他们能在中国享受更便利的生活

林龙安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已具备国际一流湾区的特征,有望成为世界第四大湾区,其经济总量、品质和潜力均在国家经济中地位突出,且地理位置优势明显,产业结构朝着高端化发展,创新驱动及开放型经济特征明显。但是三地在合作上,存在同质化竞争剧烈、三方合作机制尚未趋于完善等问题,林龙安指出,「很多人说,粤港澳大湾区如同玻璃门一样,三地人民都看得到它庞大的经济机遇,但就是隔着一道门,走不进去。」

林龙安提出建议,首先应将粤港澳三地由竞争者变成合作者,将自己城市的综合实力,透过区域合作和互惠互利而不断提升,最终达至减少竞争,提高国际影响力的目标。同时,促进区内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流通,打破制度局限性

其次,林龙安建议中国透过税务优惠帮助香港科研技术进入大湾区。香港企业的科学技术、发明专利,如果转移到大湾区进行商品生产,建议给予5年内削减若干公司利得税的优惠。

▼粤港澳大湾区之一的香港。(图/达志影像美联社

林龙安也指出,中国与香港应推动更多专业资格互认。他认为,香港拥有多所一流学府,每年为各不同专业行业培育不少人才。但是目前两地专业资格不能互认,大大增添了香港专才北上发展的难度,阻碍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成为世界一流湾区。进行专业资格互认可循序渐进,先易后难。

林龙安还建议,中国应该创造更具吸引力的居住环境。他指出,城市生活质量也是人才流向的重要因素,大湾区内多个中国城市应打造国际一流城市,加快打造生态城市、智慧城市示范区,加快构建国际化高质量的教育医疗文体服务体系,打造一流的人居环境,以吸引更多人才落户

林龙安还说,大湾区也可推行高科技人才出入境绿卡制度,以便更多的专业人士在湾区内自由开展业务,这些措施不但能促进大湾区内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亦可促进其它商贸等产业的发展。

★图片为版权照片,由达志影像供《ETtoday新闻云》专用,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达志影像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