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笨有救,懒惰难医--台湾企业已丧失行销的竞争力

江亘松

很久没公开发表文章了,各位读者大家好,贵公司生意还好吗?公司是扩充成长了,还是越来越难经营

过去这一两年我先为一家台湾上市电脑公司去上海辅导3C卖场的电子商务计划,又在江苏盐城与上海担任一家台湾传统产业上市公司的事业处副总,几年下来在大陆比较台商陆商怎么做生意,我看到台湾企业行销竞争力正在严重丧失中。

许久不见,这一期让我们先由宏观的角度看看这五年中,台湾企业在行销竞争力方面究竟有多糟糕,以后我们再谈应该怎么做。

※恶性循环、弹尽援绝

2009年我在〈2009年台湾行销大事件之三∼山寨机〉一文中提到「山寨机效益将改变全球品牌竞争力」,2011年在〈由小米手机看台商的大陆市场策略心态〉文章中也预言「中国大陆只要能有三个跟HTC一样水准的手机厂商,在这个全球重要的手机产业就可以超越台湾了」,很不幸地,这些事情都正在发生,中国已经崛起的有小米、华为、联想、酷派、中兴等手机品牌,早就超过三个厂商。这几年我自己的使用经验告诉我,如果可以放弃Google Play改用大陆那些手机助手下载APP,大陆手机的提供用户经验并不比台湾手机差,而且价格方面更是令人满意。

拿手机产业来分析是因为现在人手一支手机,大家对手机品牌特别有想法。延伸至其他产业都一样,不分传统科技,不分线上线下,台湾企业在行销上都陷入恶性循环、弹尽援绝的窘境。

为什么这五年来事情会演变成这样?原因很简单,一开始因为没钱(讲白一点是老板不愿意花钱)所以做不出好产品,没钱所以没预算作宣传,结果因为没好产品加上没有宣传,所以营收就开始变差,因为钱赚的少,所以就更没钱做研发与宣传,整个恶性循环就这样开始。

近日小米被爆料会传送手机资料到北京,看到这种新闻我关心的不只是资讯安全问题,我更关心台湾品牌竞争力的安全问题,如果大陆厂商这样搞,台湾用户还愿意继续买小米手机,那台湾的手机厂商情何以堪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几年台商都希望能找出花小钱创造大效益的行销手法,心态上已经越做越小,因此也不用惊讶为什么整个市场早已被大陆厂商取代。人家一次花几千万在〈中国好声音〉做广告的时候,你可能还坐在那边当观众被对手的品牌宣传。未来五年你可以继续骂大陆厂商财大气粗,但是就跟五年前台商在笑人家只有山寨没文化一样,一味谩骂与抱怨的结果,就是企业之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做生意有钱才有胆识,有人问我为什么LATIV一个成衣网站一年几十亿的业绩超过许多台湾上市公司的年营收,我说因为搞这个网站的跟你玩的不只是生产制造,他跟你玩的是行销宣传。说服台湾的老板拿一亿出来盖工厂很简单,但是很难说服他一千万出来做行销,既然这样,那就不用谈跟大陆那些愿意拿好几亿人民币打广告的厂商作国际竞争了。

※产品市场的竞争已经落败、人才市场竞争正处于劣势

台湾企业现在不仅在产品市场失去竞争力,可预见的未来五年,将会开始在人才市场上失去竞争力。

各位企业老板如果有空请到大陆的猎头市场了解一下行情,大陆企业对高阶人才提供的薪水,百万人民币以上的比比皆是,中阶要月入23K人民币也不是难事。只要你有本事,到处都是机会。台湾企业还在谈23K新台币的月薪,还希望员工能跟企业一起成长。问题是现在很多台湾老板自己都看不到未来,怎么能期望员工不多为自己的未来着想?良禽择木而居,人家公司大、市场大、薪水高,能力好的实在没理由留在台湾企业。

大陆现在不仅自己有能力培养人才,而且很肯使用外来人才,台湾好的行销人才已经不多,老板们怎能不担心这些人才被挖角到对岸?你出年薪百万,竞争者也出百万,但是币别是新台币与人民币的差别,如果台湾在行销人才的竞争力也正式宣布输给中国大陆的那一天开始,那就真的是整个产业宣告死亡的开始了。

墨守成规、井底之蛙

在台湾用Android手机应该到哪边下载APP?一般用户的答案应该都是Google Play。在大陆也是这样吗?我想大部分读者都听说大陆对Google与Facebook有使用上的部分限制,Google在大陆不仅是连线缓慢,有时甚至完全无法连线,所以并不是那么好用。如果这是一般网友都知道的资讯,那台湾厂商开发软体是不是应该思考,除了Google Play之外,应该如何让身处大陆的用户方便下载与更新软体?但是实际上并不是如此,连最近最红的Line Rangers在大陆都找不到官方下载点

很奇怪,台湾厂商开发软体的时候怎么可以假设用户在全世界都可以上Google Play,然后就不在自己网站放APK下载连结。用户已经没办法上Google,怎么下载使用你的软体?很多台湾厂商都墨守成规,期望用户只用同一种方法来取得软体,大陆厂商相对积极多了,各位请用手机连上淘宝网,看看他是不是马上问你要不要下载淘宝的用户端档案?在大陆的网站经营者都知道这一点,他们不用Google所以思想上没有被限制,只有台湾厂商一直活在井底,看不到为什么自己软体服务没办法在大陆推广成功。

我最近用台湾的拍卖网站购物,光是付款及通知卖家的流程就让我额外感受支付宝的方便,相信台商都懂我在讲什么。在大陆用手机就可以完成非约定帐号的银行转帐,在台湾线上转帐你要有读卡机,还要输入几次确认密码并且插拔提款卡才可以完成整个程序。

人家已经付款完毕开始出货,我们还在线上做安全确认。所以别怪买家越来越喜欢用淘宝购物,以前是因为运费太贵、付款不方便,当这两个问题彻底解决的那一天开始,就是台湾的网路购物业者开始崩盘的时候。所以还在用自己的思维经营吗?竞争力来自于正确的经营手法,不要再骗自己了,不然早晚会一夕定输赢。

※又笨又懒、手法极其粗造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发现FB与Line上面越来越多微信转贴来的文章?网路上分享的连结,如果看到网址有WEIXIN,那就是大陆微信分享来的文章。

以前做网路行销,业者还会自己花时间写文章,拍照片,现在方便了,大陆不仅人多文章更多,不管内容真实与否,只要能引发共鸣就好,现代人闲闲没事,生意不好上班又无聊,每天上网阅读这种分享式的文章,就很喜欢「先点赞、后分享」,网路上现在还提倡「分享是一种美德」的观念。一般网友这样做还无所谓,但是现在连厂商搞宣传也这样做。

我常说人笨还有救,但是懒惰就没药医,台湾企业一直把行销这种大事情想的好简单,要做大陆市场就是派两个小朋友去淘宝网开店,要做故事行销就是写个故事在店门口跟网站贴出来,要做品牌就是找美工设计LOGO,然后贴在产品上,要做置入行销就是想办法在媒体上让自己的品牌被拍到或者被主播念出来。行销的确不应该是太难的,但是也没简单到这么肤浅。做行销总要有举体可行的策略,你有产品策略吗?你有宣传策略吗?你的人才策略是什么?

行销策略跟公司经营策略本来就是息息相关的,但是台湾企业十年前不懂网路行销,这几年不懂故事行销,更不用说有史以来从来不懂的品牌行销。话说回来,台湾老板大多都搞不清楚行销是什么?2013年我在〈台湾企业真的需要行销长吗?〉就说过「台湾的老板们其实不需要谈行销长这种大职缺,只需要找个宣传长,或者叫做高级创意主管即可。」

2006年起我当顾问八年了,以前还会花时间去帮一些亲朋好友做行销义诊,但是几年来的经验告诉我,如果一个企业主并没有真的愿意投入资源在行销上,那再好的顾问去帮忙也是浪费大家的时间而已。所以现在如果有人跟我说「我们来探讨一下某某产品怎么行销好吗?」我会反问「你准备用哪些人做你想做的这件事情?」然后再问「你准备做多大?用多少预算?」哪怕只是很粗略的想法也可以,但是如果这种基本问题完全没有答案,那我只能自问是否可以提供仙丹妙药,让这家企业不花钱、不花时间就可以扶摇直上平步青云

台湾企业在行销竞争力已经落后一大段,不知道现在开始补救是否来得及?有一部电影片名是《被偷走的那五年》,剧中经典对白是「很多事情永远都想不通,想不通为什么一睁开眼你就不是我的了」。剧中女主角如此感慨,希望商场上您不用如此悲伤。以后让我们经常针对企业如何提升行销竞争力一起论对策,大家不要放弃,台湾永远存在希望。

作者江亘松,字C.K.,号上吐下泻法师(取满肚子怪东西又喜欢到处散播之意),对于创业、行销、感情、亲子教育等与职场、情场有关系的议题都有兴趣。主要工作是一个老婆的先生与四个女儿的父亲,网路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信使网路繁简通台湾总代理、中国青年创业协会总会顾问、中国生产力中心讲师、经济部中小企业处 创业圆梦计划/顾问、经济部中小企业处缩短产业数位落差计划/网路行销顾问师、经济部中小企业处 产业别电子商务营运计划/网路行销顾问师、经济部中小企业处 中小企业资讯化咨询及诊断辅导计划/顾问。作者有个人脸书,欢迎加入。ET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来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