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发明的emoji会是未来人类的共同语言吗
图文/镜周刊表情符号(emoji)节省打字的空间时间,是传送讯息的好工具。
我们对于它的使用几乎已经习以为常,不过事实上它是到1999年才被发明出来,2011年之后才随着智慧手机的应用而开始风行。
有研究语言和人类认知的专家认为,表情符号具有传递讯息的强大力量,是数位时代重大的设计。甚至有人预测,它可能是未来人类的共通语言。
美国纽约著名地标帝国大厦,在美国时间星期一(17日)晚上打出了特殊的黄光。
原来是为了庆祝「世界表情符号日」(world emoji day)而特别打出的emoji黄。
今晚我们也成了巨大的表情符号,打黄光庆祝「世界表情符号日」!纽约帝国大厦推特
如今我们整天在通讯平台上赖来赖去,少不了动用到贴图和表情符号。根据统计,全世界每天有60亿个表情符号被传送,90%的线上社群网站会固定使用它。
研究语言和数位沟通的专家伊凡斯(Vyvyan Evans)在今年五月出版了《Emoji密码》(The Emoji Code),他认为我们生活已经离不开表情符号,它已成为设计的一项经典,也是日本史上最伟大的输出品之一。
在2016年,表情符号被正式归类为艺术。
纽约现代美术馆(MoMA)把「表情符号发明人」——日本软体工程师栗田穰崇——在1999年设计的一批总共176个表情符号,纳入永久馆藏。
栗田的作品是由日本NTT DoCoMo授权给纽约现代美术馆,如今它们就陈列在毕卡索和波拉克等大师的作品之间。
最早的表情符号为25x25像素,图案如何让使用者一目了然,是设计师的一大考验。比如底下的电影放映机,就是栗田自己觉得比较失败的作品:
我本来设计的是「电影放映机」,但是有人把它认成了「河豚」,现在两种用法都存在。栗田穰崇,表情符号发明人
伊凡斯在书中提到,既有的语言都有两个必备元素:它有相当数量的词汇,同时它有一套系统规则,也就是文法。这两个要素让我们可以组合我们的字词来表达各类的事物和感受。
目前一般手机上可能有上千个可用的表情符号。不过相对于大部分的语言,它的字汇数量仍属有限。
以英文为例,五岁的小孩可能已经认识大约5000个英文字词,到十二岁左右就可以达到12000个字。
而且单是增加表情符号的数量还算简单,更难克服的问题在于它的文法。我们在日常讲话时也许根本不会注意到文法的存在,不过这套规则让我们得以结合字词构成一些极为复杂句子。有些狂热的emoji迷努力尝试扩大它的应用。甚至已经有人把经典的《爱丽丝梦游仙境》「翻译」成了表情符号。
不过,和其他任何语言一样,我们仍需要透过学习了解符号的意义以及它们组成的规则,否则我们理解这些表情符号的「译本」仍大有困难。
有人认为,表情符号代表人们逐渐丧失用文字沟通的能力,不过发明人栗田穰崇并不以为然。他说,过去也有许多人也曾担心动漫、卡通、漫画会造成语言的幼稚化和倒退,但实际上这些忧虑从未成真。他承认用表情符号难以传达较复杂或微妙的情绪,但是它们是传达一般讯息很好的工具。
过去在口语传播上,手势、表情、肢体语言、和语调的抑扬顿挫,对我们口说字句要传达的讯息有着强化或调整的作用。边说话边眨眼睛或是面露微笑,可能对听者理解讯息提供了重要的暗示。
而数位环境里的沟通,往往是即兴而短促,却没有肢体语言的辅助,较难传达面对面沟通时字面的各种微妙差异,这或许就要靠表情符号来发挥补强功能。 比如在底下的例子里,同样一句话,句尾加上不同的表情符号后,就比没有表情符号时意思要清楚明确许多。
所以,如果从沟通的本质来看,在人手一机、人们无时不刻互相连结的数位时代,表情符号应该是有正面价值的重要沟通工具。
参考资料:
The power of the emoji, Japan's most transformative modern design(CNN)
The inventor of emoji on his famous creations—and his all-time favorite(Guardian)
更多镜周刊报导「史上成长速度最快的语言」 会翻译emoji这工作就是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