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学者 探索细胞自噬 大隅良典 获诺贝尔医学奖
抗癌新发现日本分子细胞生物学家大隅良典以对细胞「自噬」机制的研究,赢得诺贝尔医学奖。(路透)
诺贝尔奖章。(路透)
举世瞩目的2016年诺贝尔6大奖项得主3日起陆续揭晓,首先出炉的是「生理学或医学奖」。日本分子细胞生物学家大隅良典因发现及阐明细胞自噬(autophagy)机制,使人类得以更加了解癌症、帕金森氏症与第二型糖尿病等,而获此殊荣、独得800万瑞典克朗(约台币3000多万元)奖金。
想做别人不做的事
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卡洛林斯卡学院「诺贝尔委员会」的颂辞指出:「大隅良典的发现,在人类了解细胞如何回收再利用其成分与内容物方面,促成了新典范的建立。他的发现也为了解许多生理过程中细胞自噬的重大作用开启了门径,其中包括对饥饿的调适以及对感染的反应。」
对于赢得殊荣,71岁的大隅良典3日晚间在东京工业大学召开的记者会上表示,「身为研究者,这是至高无上的荣誉了。」
机制有助了解癌症
大隅现任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前沿研究机构特聘教授,在日本为细胞自噬研究先驱。他3日傍晚接受NHK的电话采访,被问到研究动机时表示,「说实话,我的信念是,想做别人不做的事。我当时想,分解应该是很有趣的吧,所以开始了这项研究。」
细胞自噬研究概念于1960年代成形,当年研究人员首度观察到,细胞会摧毁自身成分与内容物,过程是将其封闭于细胞膜中,形成袋状囊泡运输到负责回收再利用的「溶酶体」以进行蛋白质降解。
相关研究始终难有突破,一直到1990年代初期,大隅良典运用面包师傅所用的酵母做了一系列卓越的实验,终于辨识出细胞自噬机制必不可少的一些基因。
日第四度摘下此奖
大隅良典接着又阐明酵母细胞自噬的机制,并揭示人体的细胞也存有类似的复杂机制。相关研究也发现,细胞自噬基因若发生突变会导致疾病。此外,包括癌症以及帕金森氏症等神经系统疾病,都涉及细胞自噬过程。
大隅是继1987年利根川进、2012年山中伸弥及2015年大村智之后,第4位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通称「诺贝尔医学奖」)的日人。这也是日本连续3年获自然科学界领域的诺贝尔奖。包括已取得美国籍的得主在内,已有25位日人荣获诺贝尔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