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累」也是慢性疾病的一種!認識「慢性疲勞症候群」8症狀自我檢測
你累了吗?小心「慢性疲劳症候群」找上你。 图/freepik
35岁的郭先生因为成家立业、小孩出生及工作忙碌,加上疫情因素,整个大环境不景气,面对车贷、房贷、还有生活中林林总总的开销,肩上的负担快要喘不过气。郭太太,也是职业妇女,白天上班压力已经很大,晚上回家还要整理家务及照顾宝宝,近期觉得体力越来越差,听到宝宝哭声就觉得烦躁。两个人不管怎么休息,体力或精神都没办法恢复。看到电视跑马灯出现过劳死的新闻,两人决定要来好好调养身体。
「你累了吗?」琅琅上口的广告词,但是却是许多上班族的实际心声。家庭和工作蜡烛两头烧!总是疲劳倦怠、健忘?怎么睡都感觉睡不饱?筋骨肌肉这边酸那边痛?时不时咽干、咽痛、头痛?我想你是真的累了……临床上经常有这类民众来门诊找千瑞医师咨询,千瑞医师看了都觉得很舍不得,我觉得辛苦的你很有可能就是罹患了「慢性疲劳症候群」(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
什么是慢性疲劳症候群?
慢性疲劳症候群并非单一病症,而是一群症状所组合而成的症候群。要诊断慢性疲劳症候群,首先要先排除由其它疾病,例如:癌症、内分泌失调、自体免疫疾病、精神疾病、药物或毒物成瘾、睡眠呼吸中止症等所造成的;且必须连续超过六个月以上都出现无法解释、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的疲劳感,并且加上4个以上的次要症状,才能确诊为慢性疲劳症候群。
慢性疲劳症候群自我检测表
大家算算下面症状你有几个?如有4个以上就要留意!
(1) 短期记忆力或专注力减退(2) 运动后疲劳不适感持续达24小时以上(3) 睡眠无法消除疲劳(4) 肌肉疼痛(5) 多处关节疼痛,但是没有关节红肿情形(6) 与以往不同型态或严重度的头痛(7) 频繁发生的喉咙痛(8) 颈部或腋下淋巴结疼痛
慢性疲劳症候群高危险群有哪些
其实,各年龄层都有可能出现,但是最为常见族群为40岁上下的成年人,这个年纪通常是家庭及社会的经济支撑梁柱,担负很大的责任;另外一个好发年龄层就是60多岁的老年族群。而女性发生率又比男性多,甚至高达2到4倍之间。另外,如果有长期处于某些精神压力、或长期生活作息不正常(包含饮食不均衡、运动缺乏或过度)都有可能罹患慢性疲劳症候群。
由于慢性疲劳症候群时常伴有不同的身心症状,超过一半的案例可能有忧郁症倾向,甚至再其中有八成罹患轻度到中度忧郁,所以从平时就要多加留意,如有类似症状,务必积极寻求专业医师诊治。
图/马光医疗网提供
中医观点看慢性疲劳症候群
中医观点的观点会以「虚劳」来切入。凡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久病失养,正气损伤,久虚不复,表现出各种虚弱证候的,都属虚劳范围。其病变过程,是慢慢累积而成的。
病久体弱为「虚」→ 久虚不复为「损」 → 虚损日久成「劳」。
而虚、损、劳是病情的发展,且互相关联。因此「虚劳」,我们又可以称为「虚损」,是由于脏腑亏损、气血阴阳虚衰所导致。除了仰赖专业中医师对症下药之外,改善生活型态,养成良好习惯也是极佳的调理方式。
改善慢性疲劳,从日常生活做起!
(1) 规律作息:维持日常生活起居作息的规律性,尽量确保每天有充足的睡眠与休息。
(2) 均衡饮食:三餐定时定量,减少烤炸辣食物摄取。
(3) 规律运动:大家都听过运动333,每周至少3次以上,每次至少30分钟,让心跳达到每分钟130下。例如太极拳、八段锦都是不错的选择。
(4) 适度纾压: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可以每天给自己15-30分钟,练习与自己独处,让自己在紧张的生活节奏中有短暂的缓冲,尤其慢慢的跟自己的紧张或压力共处,久而久之就淡化它。
DIY药膳茶饮来给你打打气
(1) 桂圆红枣茶
• 茶饮煮法:准备4~5颗桂圆肉,搭配拍碎或划开的红枣2~3颗,放入500c.c.的水煮沸后,再以小火续煮3~5分钟即可。
• 茶饮特性:桂圆,就是我们常说的龙眼干肉,性味甘温,入心脾二经,能补脾胃之气,也能补营血。红枣,性味甘平,入脾经,在中医药典记载可以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2) 西洋参银耳露
• 茶饮煮法:将煮好的白木耳用果汁机打匀,一杯500CC,可加入约一钱的西洋参粉。
• 茶饮特性:西洋参,又叫花旗参、粉光参,具有补气、生津、不上火等特点。
图/马光医疗网提供
按摩四个穴道帮助缓解疲劳症状,早晚各一轮,每个穴位压15秒
(1) 百会穴• 位置:头顶正中央,从两耳到头顶画一条线,再从两眉中央往头顶画一条线,两线交接点。• 功效:「头是诸阳之会」,因此按此穴道能疏通头部经气。
(2) 四神聪穴• 位置:头顶正中央,就是百会穴的前后左右各一寸处(大约拇指宽),总共有四个穴位。• 功效:四神聪就是总共有四个点,按压穴位达到心神安宁、变聪明、头脑放松。
(3) 合谷穴• 位置:手背第一掌骨跟的二掌骨间,两条筋的中间。• 功效:「合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属于气血充足的经络,就像一座大水库,提供全身各处气血,多按压合谷强化身体气血运行。
(4) 太冲穴• 位置:脚背大拇趾和第二趾的指缝间,大约往两寸(约一拇指宽)的凹陷处。• 功效:属于肝经穴位,可以疏肝理气、清除肝火、减缓压力、稳定焦躁情绪。
图/马光医疗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