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美国本轮通胀?

(原标题:如何看待美国本轮通胀?)

明明(中信证券首席FICC分析师

近日,美联储副主席夸尔斯表示,推动物价上涨的供应瓶颈可能是暂时性因素,将在未来12到18个月消退;而同时前美国财长鲁宾则表示,美国面临通胀持续高企的“重大风险”,决策者小心避免经济过热。这两种对立的观点是近期关于美国通胀的一个缩影,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无论是市场还是美联储的官员,对于本轮通胀的看法都不尽相同。要全面认识美国当前的通胀,可以先从美联储的态度和当前美国经济基本面入手。

从美联储的态度来看,在6月的议息会议上,美联储显著调高了对通胀的预期,但仍表示通胀反映了暂时性因素。具体而言,美联储预期2021年PCE为3.4%,今年3月预期2.4%;预期2021年核心PCE为3.0%,今年3月预期2.2%。这种调整超出了市场预期,从侧面反映出美联储开始关注到通胀持续上行的风险。

而从鲍威尔对于通胀的表述来看,一方面表明美联储对于通胀飙升已有认知,前期对于通胀的判断有些过于乐观,但仍然认为通胀是暂时的,只是持续的时间可能比之前判断更持久;另一方面,也表明如果通胀预期持续上升,美联储将对通胀采取行动

从美国近期的基本面情况来看,在疫情这一制约生产的最主要因素方面,美国疫情整体改善较为显著,但距离完全恢复仍有相当长的距离。今年4月中旬以来,美国当日新增确诊病例数从每日新增数量约7万的水平上持续下行,到近日已经维持于每日新增数量约1.3万,整体改善明显,但绝对数仍然很大,距离完全恢复仍然有很长一段距离。当前美国疫苗接种快速普及:截至上周日,即6月27日,当前美国已接种至少1针新冠疫苗的人数占比为53.6%,每百人新冠疫苗接种量达到96.67剂次。

通胀方面,在货币宽松叠加财政刺激下,美国5月通胀数据略超市场预期,主要拉动来自于交通运输和能源分项。5月美国未季调CPI同比录得5%,较前值4.2%上涨0.8pct,未季调核心CPI同比录得3.8%,较前值3%上涨0.8pct。去年受疫情影响导致的低基数效应是5月美国通胀同比读数大幅上涨的一项重要原因。从CPI的分项上来看,给5月份美国CPI同比带来拉动效应最强的分项是交通运输和能源项,5月美国CPI交通运输分项同比增速达20%,能源分项同比增速更是高达28.5%,主要反映了疫情修复下人们出行需求的增加。5月PCE同比增3.9%,远高于美联储2%的通胀目标,核心PCE同比增3.4%,为1992年以来的新高。

经济景气方面,美国5月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均超出预期,反映出旺盛的需求带动通胀数据持续上涨。制造业PMI自去年12月起,除今年1月录得58.7之外,其余月份均在60以上,非制造业PMI也在3、4月超过60,在5月进一步超过61。具体而言,制造业方面,物价指数供应商交付指数、产出指数、新订单指数和订单库存指数分别为88.0、78.8、58.5、67.0、70.6,而客户库存指数进一步下跌至28.0,是5月制造业PMI分项中唯一低于荣枯线的一项;非制造业方面,物价指数、商业活动指数、新订单指数和供应商交付指数均超过60,分别为80.6、66.2、63.9和70.4,各分项均位于荣枯线上方。美国5月PMI反映了当前在疫情平稳和财政政策支撑下美国经济的修复有所加快,预计美国经济景气度仍将延续回升。

从经济基本面总体来看,短期通胀处于高位是基数效应叠加疫情向好带来的出行需求提升所致,这些因素总体上的确是暂时的;长期而言,后续经济景气延续回升,需求仍然强劲,尽管疫情改善利于生产恢复,但是生产端修复速度可能不快,造成供需缺口仍然会在一定时期内存在。

从上述美联储的态度以及美国经济基本面情况来看,我们认为本轮通胀总体上还是对过去几十年经济政策和次贷危机全球低通胀的修正,并非是大通胀时代重演。当前美国疫情仍然存在扰动,导致供给端仍然受到约束。但在需求端,一方面在拜登强财政政策的刺激下,美国将开启大基建时代,陈旧落后的基础设施将得到更新换代;另一方面,疫情后美国私人储蓄率显著升高,为后续消费持续复苏积攒动能。在二者作用下,美国需求或将持续强劲,导致次贷危机后普遍存在的产能过剩可能变为持续一定时间的产能不足。在此背景下,本轮通胀可能是周期性的通胀回归,虽然不会出现特别高的持续性通胀,但是未来1-2年整体通胀中枢或将有所抬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