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木塞/台湾没有以核养绿这回事

▲台电核四厂燃料棒,最快6月开始陆续送回美国拆解。(图/本报资料照)

过去台湾许多的能源专家,多数从技术、工程专业背景,以致连政府决策单位,也偏向只从技术角度出发,制订台湾的能源政策,导致忽略潜在的风险,并且存在以下三大问题

第一个问题,风险评估过于简略。例如,许多人声称核电科学上是安全的,但科学的安全是基于一定的风险评估,安全并不等于零风险,如果缺乏考量台湾天灾地震不稳定性,一旦核灾发生,即便风险再小,影响却十分重大,日本福岛核灾便是最好的借镜。而台湾的核一核二厂台北皆仅有三十公里不到,台北是唯一离核电厂这么近的首都,试想看看,一个国家政经中心,同时也是人口最稠密的城市,万一发生核灾,即便有应变机制可以疏散以及防护,但对于台湾的影响都可能近乎瘫痪,损失将远超过福岛核灾。

第二的问题,成本评估不够精确。核电拥护者往往强调核电是便宜的,未来的核电除役经费是由核电每度提拨0.17元的「核能后端发电营运基金」 ,但遗憾的是,依照台电最新评估,目前已征收3000多亿的核后端基金可能需要加码到6200亿元,请问,这缺口谁要负担?然后,废料中期贮存40年便要800亿元,我们需要几个40年才能找到最终处置场址?更甚者,缺乏考量总体经济因素,除役的过程如此长久,过去征收的除役基金,在未来若因通货膨胀而缩水,请问,到时候又要谁来负担?核废料也许在地广人稀的国家相较容易处理,但在地窄人稠、位于太平洋火环带上的台湾,核电的真实成本根本难以估算。

第三个问题,严重拖延绿能发展。在台湾,绝对没有「以核养绿」这回事!这并不是技术问题,是官僚系统心态问题,要制定和推动新政策,对于官僚系统来讲是十分困难。看看2016年以前,台湾的绿能进展几乎是零,换党执政后,但过去一年半太阳光电的装置量几乎是马政府8年的总和,105年6月至106年底太阳光电新增装置容量796 MW(累计总和约为1.5GW),约可供给23万户的年用电量,而目前也因为2025年离岸风电5.5GW的发展,让台湾成为世界风电产业的重要版图,这样的效益,我想是蔡政府始料未及的。

▲2025非核家园意味着核电势力退场。(图/记者李毓康摄)

在台湾拥戴核电的人,已经群起攻击还在襁褓阶段的绿能,原因无他,因为绿能的发展牵涉利益的重分配。依照能源统计年报,2016年台湾整体用电量超过2500亿度,以该年平均电价2.62元来算,是近7千多亿的利益版图,而根据国际2017年最新的竞标价格,离岸风电已经可以比燃煤发电更低,而太阳光电也趋近于燃气发电,而台湾的天然资源日照风况)都比欧洲更好,欠缺的只有政府积极发展的决心,过去「先慢后快」的绿能发展策略,在马政府时已经证实失败,整体绿能布建缓慢,成本也无法如国外一样下降迅速。

此外,核电只会留下废料,并不会对在地经济及产业有太多贡献。绿能遍地开花,即便眼前的政府仍有趸购费率(Feed-in Tariff)的补贴,其制造和消费的利益也将分享给本土制造业及服务业,整体绿能产业到达2025年更将创造两万个以上新兴就业机会,未来的离岸风电更可能成为新兴兆元产业。

2025非核家园意味着核电势力的退场,核电的利益在过去只属于少数的既得利益者,现在许多人打着「以核养绿」的口号,只是希望能争取时间,等到换党执政,核电又可以此借口再次败部复活,届时绿能又将如马政府8年一样裹足不前。因此,「以核养绿」,在台湾,根本是行不通的方式!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云论粉丝团按个赞!

●作者软木塞,务实的能源转型推动者,不会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本网保有删修权。88论坛欢迎多元的声音与观点,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