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当中共vs.民进党+美国──解读郝柏村回忆录之6(龙城飞)
中美合作所成立,是中国与美国共同抗战,赢得对日大战胜利的幕后英雄。图为民国34年,戴笠(前排左五)率官员与中美所美方官员在上海国庆酒会合影。(记者庆正翻摄)
以下资料摘自郝柏村的《八年参谋总长日记》,(天下远见出版,2000年),笔者在每一条相关日记记载后,做出自己的意见。前文〈解读郝柏村回忆录之5〉,叙述至1986年3月14日。
1986年大事记(续)
★3月16日,美国国务院中国问题专家道南说,美以苏为首要敌人,对中国政策以下列假定为基础:一、中共与苏联因疆界与利益冲突,和好如初已无可能,故可争取为抗苏与国。二、由于地缘关系,中共足以威胁苏联,但尚不足以威胁美国。三、中共推动四化,须仰赖美国之科技支援与贸易互惠。四,中共在经济与国防方面愈增强,其发展为与苏俄对抗之趋势愈确定。五、邓小平新经济计划如成功,将为共产国家树立模式,其影响是:1.经济活动与生活方式更接近西方,而共党干部独裁权力将逐渐消失。2.使苏俄在共产国家中之地位动摇。六、我国之繁荣安定有助于促进中共朝向自由市场经济发展。七、美对我方支持程度与我在国际间之形象有直接关系。基于上述假设,美对我之政策指导:一、协助我国继续其成功的经济发展。二、提供必要的军售支援,但以不严重伤害美与中共关系为前提。道南上述意见自称系其私人对美政策的理解,说明的目的在助我决策人员因应参考。上项说明可谓实情,对余实有极大参考价值,而余之争取军售策略亦可谓不谋而合。★
这段谈话十分重要,透露出1980年代中期美国政府中对于美国与中共、中国、台湾相互关系典型的观点和政策。
基本上,国务院中国问题专家道南对于1980年代的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美中、中苏、美苏三角关系的判断与战略,当时有一定的道理,就是美国拉中打苏,并且对中国进行「和平演变」,欲以普遍提高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准,使共产党放松其政治与经济的管制,而逐步产生民主体制。但是后来的变化,大出美国政府与相关国家(包括台湾)的意外。
而当时美国对于台湾方面的考量不足,仅视为美国对中政策下的一个棋子,台湾不具有自身的主体性。郝柏村说:「基于上述假设,美对我之政策指导:一、协助我国继续其成功的经济发展。二、提供必要的军售支援,但以不严重伤害美与中共关系为前提。」笔者见到「美对我之政策指导」以及「提供必要的军售」字样,感觉十分不佳,不论中华民国或是台湾,似皆没有反对美国政策的余地。
5年后,1991年底苏联解体,和中国大陆的西方化没有直接关系,当时中国的力量还不够强。1990年东欧社会主义制度解体,多少受到中国六四天安门事件的影响;而苏联解体,和东欧放弃社会主义制度有直接的关系。
因此,美国对中国的「利诱」政策,直接的效果就是将文革以后的中国放入美国文明的摇篮之中。而中国人欲补偿解放后30年的内耗所造成中国的一穷二白,渴望学习与迎头赶上的心理非常强烈,不但学习美国,也在中小企业发展上学习台湾。
相对而言,解体以后的东欧和苏俄在经济发展的方面远不如中国,笔者认为除了美国对于中国各方面的帮助,1980年代以后的30多年中,中华民国和台湾人民普遍对于中国大陆亲善的态度有极大的关系。
然而1996年,中共为阻止李登辉总统连任,对台湾外海发射飞弹,造成台海危机(Taiwan Strait Crisis),美国派出两艘航母战斗群维护台湾,形同韩战再现,从此美、中、台三者之间的关系开始质变。中共意识到美国是有可能拦阻中国统一台湾,从而全面研究发展海空战的思想与武器系统。美国则开始警觉中国在南海以及东亚的扩张,将日益损坏美国在东亚的权力结构。
2000年后中共对于现代科技与经济发展的知识与学习有相当的进展,开始对于统一台湾的宣传进程日益加速,这也和美国积极拉拢台湾有关,之后台湾明显成为美中角力之间的「拉锯球」。
由于中共长期以国民党为对手,且受到台湾内部深蓝政治与媒体人物对李登辉反感的影响,而不正确地判断,过度打击李登辉,将李登辉推到台湾独立的阵营,并连动地引起了台湾社会深层结构中原本存在的高度自主与台湾独立意识的反弹。
台湾民主化以后,台湾本土族群形成了百年来惟一经由选举得到政权的民进党,转向反抗威胁最大的中共与中国,因为传统国民党已经无法再压抑台湾本土政权的发展,就是国民党在选举中暂时获胜,依人口结构以及国民党的中国属性,下次选举,本土的民进党(或民众党)仍然有机会重新掌握政权。
近年来,事实上台湾社会中最危险的威胁主要不是来自于中国共产党,也不是民进党和国民党(笔者认为美国永远是外部因素),因为政党必须理性才能执政,而是蓝绿红媒体以及其网民与群众之间的激烈攻防,形成两岸政党与政治人物皆无法置身事外的族群化民粹动员。这是全球化下令人意外出现政治民粹化兴起的最危险的不定期炸弹。
群众与网民以选票与民意调查胁迫政治人物、政党,产生了群众与网民和政治人物共同治理国家的非理性现象(群众日益网民化,笔者称政党与政治人物受到网民胁迫与推动其政治主张的政治运作形式为 Netizencracy,网民政治、网民执政)。
自1979年美丽岛事件、美国与中华民国断交及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后的40年,美国、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国、台湾四者之间的关系变化非常之大,极具戏剧性,绝非1986年3月美国国务院中国问题专家道南所叙述的思维所能想像。
而郝柏村谓美国之中国问题专家道南所言「对余实有极大参考价值,而余之争取军售策略亦可谓不谋而合」,说明郝柏村所考量的只是向美国争取军售,对于台湾内外形势掌握不足,尤其对大陆的政经发展政策不深入了解(习惯性认为中共对于经济发展搞不起来,专政维持不下去)以及与大陆民意脱节(以为大陆人民人人反共),而完全依靠自己的主观愿望以及配合美国的策略。
笔者认为国民党中长期缺乏大战略家与思想家,从大陆时代即为如此,在处境好的时候,不能够进取与预防危机,在处境恶劣时,内部团结不足以及失去信心。国民党少数笔者认为很有创意的构想是「九二共识」,可惜没有接续的版本论述,以适应新的环境变化。也就是说,当国民党失去执政权,如何不依赖执政的民进党维护九二共识,而能继续维持两岸一定的关系,是国民党面临的最大考验,比如说将国共论坛移到香港或新加坡进行等。
国民党由于性格保守,不能大开大阖,多数状况采取碎步前进,这有缺点也有优点,和受到大陆失败的阴影有关,因此很难要求国民党改变太多。笔者认为现在的两岸斗争主场,是「中国共产党」和「民进党加上美国」两股力量的对峙,国民党由于对美国与中共(两位发牌庄家)皆不敢过度表达意见,只能关起门来斗争民进党,因此对于拉锯两边所产生的实质性加分减分都不够多。
1980年代,国民党基本认为文革以后的中共必然质变,中华民国在美国的支持下,可以平行发展,等待「共党干部独裁权力将逐渐消失」,中华民国甚至有统一中国的机会。可是其中最大的问题,在于当时国民党要员完全没有政权危机意识,似乎国民党可以百世其昌。其实两年后蒋经国先生过世,国民党政权就逐渐从上开始瓦解。国民党由于缺乏基层组织,上层溃散,中层维持不住,局面就乱了。1949年前后就是如此,最后仍然依靠蒋介石在台湾聚拢与巩固部分国民党上层党政军经力量。
现在的(2021年)国民党面临同样的处境,必须深思与团结,尤其要发展与巩固基层,减少头面人物互相呛声的画面。另一方面,蒋经国过世后,就是没有李登辉的推波助澜,国民党生存的空间与精神由于习于依赖美国,子弟多散居国外,当美国开始支持台湾的本土政党,切割台湾与中国时(注意到蒋经国在世时,美国的说法就尽量符合蒋经国的中国想像,并且一再安抚与运用国民党上层人物,包括郝柏村以及年轻一代的宋楚瑜、钱复、马英九等),国民党组织就在老人政治与僵化的意识形态中逐步瓦解。当时若非陈水扁总统的贪腐和躁进,得罪了选民与美国,马英九要选上总统也绝非易事。
雄村内的中美训练所是利用美军来训练戴笠旗下的请报人员。(杨俊斌摄)
从1980年代到今天的2021年,横跨40年,解严以后,台湾经过国民党和民进党轮替执政,美国对台政策基本不变,就是让台湾成为促进与制约中国的一个棋子,而这个棋子必须牢牢掌握在美国手中。由于台湾的军事与经济体中80%以上受到美国控制,包括核电厂的核原料与设备维护,陆海空军的武器装备,所有政府与金融机构以及大中小企业的电脑与网路系统,大部分的电信与通讯设备,每年高达数兆台币营业额的电子、电脑、手机代工生产事业,大量的机具与零件外销,航运航空业等等,几乎完全依靠美国。
其中美国设计生产的关键电脑与网路晶片,只要停止供给台湾产业一天,台湾的主要3C制造产业立刻停顿,就像2020年川普下令停止供给晶片给中国的大厂中兴,中兴立刻停摆,之后就是华为。近年来许多红统与深蓝朋友在情绪上越来越反美,殊不知台湾没有美国支持,不只是军售的议题,整个社会运作能够维系半年就不错了。就是两岸立刻统一,大陆也没办法让台湾政府与民间的电信、电脑与网路系统以及能源、代工产业独立运作,中国自己没有美国科技支持,也发生了严重的问题。
国民党在莱猪议题上振振有词,那是因为国民党不是执政党,如果国民党执政,进口莱猪就像马英九进口莱牛,绝无抵抗美国办法。台湾要脱离美国的控制,只有和中国大陆统一,否则就是独立,仍然是美国手中的棋子。而统一,目前中国大陆的政治体制与文化和台湾差异太大,中共要改变思维和体制以及作法,并且单独维持台湾政府与社会在没有美国的支持下运作,短时间内是做不到的,因此台湾的问题只能维持现状。
马英九的「不统不独不武」政策,现在回头看,十分符合台湾与两岸的实情与需要;而马英九提出两岸两德模式,实际上是让中华民国恢复联合国会籍,也就是两个中国方针,两岸在平等互惠的地位上探讨统一的可能性。这个方案很少受到重视,因为民进党要台湾进入联合国,中共则是都反对,而红统与深蓝朋友认为中华民国恢复联合国会籍,就是中华民国独立,将使统一之路遥遥无期,所以赞成者很少。
笔者好奇,国民党在下次总统大选中,是否敢喊出「中华民国恢复联合国会籍」或相当格局的口号,是为重大议题,指出中华民国和台湾下一阶段的方向和作法,从而引导台湾人民走出政治、经济与历史的困境。应注意李登辉曾经倡言做为摩西带领台湾出埃及的寓言,并不是不少国民党员、深蓝群众、外省人所鄙视的「骗局」,而是百年来众多台湾老百姓真正渴望离开政治与战争之苦,而臻至一个可以自主的和平乐土。
如果国民党(包括深蓝群众、外省人)没有对于台湾人民(以及中国人民)这种深刻的认识、同理心与爱心,只知狂热争取执政权,而一昧依靠批评深植本土的民进党的(以及深植大陆的共产党)施政错误,未来的胜选之路仍然崎岖。笔者并不是说2024总统大选国民党一定输,民进党可能由于执政日久,出现权力的腐化,长期受制于地方势力而不能彻底革新,不能要求媒体中立,以及对于大陆不适当的敌意等种种问题而失败。笔者强调国民党同时有中国与台湾属性,因此必须超越民进党与共产党,而有新的高度与深度。
★3月17日,主持军情局戴故局长雨农(戴笠)殉职40周年纪念。下午举行三中全会预备会,一、议题及说明应表现说实话、做实事的形象,我不赞成「不能不说不能多说点到为止」的构想。二、我不赞成「无改造之名有改造之实」词句,改造是由于大陆沦陷,党自承大陆失败责任、自承过错、自反检讨,从根整党、救党的非常措施。今日本党需要革新进步,但不用改造,若用改造,无异自行否定30余年在台湾的成就。三、应强调在安定中求进步的重要性,为了安定,哪些事现在不可做;为了进步,哪些事现在必须做,而且要积极去做,以显示说实话、做实事的形象。★
关于戴笠殉职事,由于影响国共内战过程,日后有各式各样的揣测,然基本上仍以天气恶劣以及飞机驾驶员操作不当为主要原因。但是真实的情况,笔者认为是蒋介石受到美国以及共产党两方面的离间,保持民主形象,在抗战胜利后没有重用戴笠及军统局。戴笠过世后,军统局一盘散沙,只有少数战术性成绩,在战略上完全失去方向与策略。
笔者认为戴笠之后,最能干的局长是叶翔之,但是台湾的局面太小,中共在解放后对于原军统局、中统局人员极力追捕,在几次大规模的镇反、肃反运动中,肃清与处决极为彻底。因此叶翔之能够做的不多,除了支援金三角,金门、马祖等岛屿对大陆沿岸的特攻,在香港以及海外布建,就是空投人员进入大陆,效果都有限。
日后军事情报局最大的成绩之一,是在1990年代发展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刘连昆(1933-1999)少将为我方间谍,由于李登辉公开说出中共发射飞弹为哑弹,刘连昆为中共查获,判处死刑。这件事,负责策反刘连昆的军情局第六处副处长庞大为出书《情报札记》说明此事过程,而被我方以泄密罪判刑,笔者认为庞大为功劳极大且富良知,应补升少将。
刘连昆军官证。(翻拍)
关于国民党十二届三中全会的政策说明文件,郝柏村的思虑与意见非常好,不赞成「不能不说不能多说点到为止」。这样的态度在对岸的中共高层亦然,文革后对于毛泽东的评价,基本也是「不能不说不能多说点到为止」,采取三七开。邓小平对于解放后种种涉入政治斗争中过火的人物的批判与清理采取「宜粗不宜细」的原则,因为几乎所有人皆在政治斗争中出卖过别人。
那么,郝柏村认为应该怎么说呢?笔者没有看到他的意见落实出来。事实上,那些是「不能不说不能多说点到为止」的事情?笔者设法揣测归纳如下:
一、经国先生以后的党内外局面应如何举措?二、有关中华民国的法统、宪法以及资深国代、委员的问题如何处理?三、两岸关系的思维与战略。四、民间要求民主以及台湾独立势力如何因应?五、国民党撤台前后发生不少违反人权的案件如何处置?六、与美国的战略关系等等。这些问题十分重大,少数问题确实是不能不说,不能多说,点到为止,但是其他议题皆应分析出来重点,在党内取得一定的共识,公诸媒体与群众,争取全台湾社会的批评与支持。
事实上,以上重要议题,长期以来国民党内一直没办法真实面对与公开讨论,而变成且战且走,甚至采取鸵鸟战术,在志气上太弱,在格局上太窄,这当然也是国民党失去大陆以后逐渐岛民化而难以避免的结果。
(作者龙城飞,原名杨雨亭,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
【未完待续,龙城飞专栏每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