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蔡政府能源政策 国内外走不通(叶宗洸)
位于观塘藻礁区旁区域的中油天然气储存槽加紧赶工中。(本报资料照片)
联合国《气候变化纲要公约》第26次缔约方会议(COP26),目前正在苏格兰格拉斯哥市召开。此次会议有两项指标性工作,一是订下2050年全球达成净零碳排的目标;二是检讨2015年COP21《巴黎协定》中,达成全球温度升幅控制在摄氏1.5度以内的具体路径。
减碳目前已是全球风潮,各国相对应的作法愈来愈务实,与过往仅止于纸上作业的立法或政策宣示明显不同。在减碳路径的规画上,除了大砍燃煤发电、减少燃气发电,更着重再生能源与核电的开发与使用。联合国下辖的「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在今年8月发出声明,强调一旦排除核能,温室气体减排的目标将无法达成。
反观我国,在非核家园政策的箝制下,无碳排核电将在2025年全面退场,依照蔡政府自认完美的擘画,以为再生能源足以取代核电,减碳与供电不是问题;但政府能源咨询团队却万万没想到再生能源进展竟如此缓慢,逼得台电必须把燃气发电充当基载,造成备转容量严重不足,并导致今年两次大停电。
躁进的能源政策贻害不止于此,就在各国致力电力部门减碳之际,我国反因绿电不足而必须提高火电占比,甚至高于2025年的80%规画值。为了维持供电稳定,火力全开在未来几年几已成定局。
面对全球逐渐严苛的减碳要求,我国显然已无招架之力。欧盟7月公布《碳边境调整机制》,也就是边境碳税课征,此机制将于2023年开始试行,预计2026年正式实施。国际大厂苹果公司也要求其供应链必须于2030年达成碳中和的目标,否则将被从其供应链中剔除。我国经济向来倚重出口,但企业在这一波全球减碳浪潮下,却无法期待政府的能源转型能提供什么样的援手。
当护国神山台积电一出手,就把我国未来产出的所有风电全数买走,其他出口型企业如何自保?当然,企业设法购买「碳权」也是达成碳中和的方法之一。只不过,执意非核的政府难道真不知能源政策进行务实调整,才是真正釜底抽薪且有利企业与全民的办法吗?
日前基隆协和电厂第四天然气接收站的环评未获通过,环评委员考量生态影响要求台电公司修正后再审。这样的过程与当初观塘第三接收站的环评案类似,只不过,三接案后来经环保署强力运作,惊险过关,但也因此衍生了今年底的「护藻礁」公投案。四接案是否旧事重演,国人拭目以待。
事实上,这两起争议性极高的开发案之所以引起强烈关注,归根究柢还是错误能源政策所致,若不是非核造成北部缺电在即,何须强推未获多数民众共识的开发案。解方其实不难,只要核四重启且核二延役,北部缺电问题立解,三接与四接就便无急迫性,从长计议再求共识,天然气接受站仍有异地兴建可能。
强烈建议政府,不妨及时顺应全球趋势,先前既已宣布我国亦将「2050净零碳排」列为目标,订定减碳路径就必须务实,不能纸上谈兵、空口白话。蔡政府修正能源政策此其时也,一旦错失机会,在国内、外皆难行,只会自陷困局。(作者为国立清华大学工程与系统科学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