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什么才是市场渴望的AI载具?(李学文)
如果AI载具不太需要依赖萤幕的互动式运算装置,且能够提供「更自然、更直观的使用者体验」,它就有可能是完全不同于今日智慧手机般的新硬体及新应用。图/美联社
《金融时报》引述3名知情人士的消息指出,OpenAI执行长奥特曼与苹果前设计长艾夫计划开创一款利用AI来运作 、不太需要依赖萤幕的互动式运算装置,能够提供「更自然、更直观的使用者体验」。《金融时报》接着揣测,这款装置可能是「AI版iPhone」。
一款利用AI来运作、不太需要依赖萤幕的互动式运算装置,让人们对后数位汇流的远景产生异常的兴奋感,但紧接着,「AI版iPhone」又让人们的兴奋感瞬间被浇了一大盆冷水;难道人类未来的科技生活,再也逃不出iPhone或是智慧型手机的掌控?我们的科技产品注定没有其他的可能?
有这样的说法,不能责怪《金融时报》,毕竟他们的专长在于财经,他们可能无法领会全球数位领域相关业者有多么渴望新硬体,更不知这次新硬体的定义之所以与过往可能大大不同,在于有ChatGPT所代表的AI元素。
犹记上一次看到媒体大量报导有关「硬体时代」已是十年前了。举当时一个媒体标题为例:「新硬体时代六百亿大饼 台厂不缺席」,其内容在描述矽谷正在形成的一股新势力——从虚拟App结合实体商品,可能成为全球新一波商机。
当时市场上充斥着不少有别于智慧手机、结合应用程式的「新硬体」,如主打极限运动的穿戴式摄影机GoPro,可利用App连结手机,让玩家能够快速将自己的作品上传到网站与朋友分享;可以和智慧型手机蓝牙连接的智慧手表Pebble,让你在跑步或骑车时测速、计时、控制音乐播放。此外,还有只要将温度计插入智慧型手机,就可以开始测量,立刻得知所在地温度的智慧温度计Thermodo。最后,汽车智慧行动装置Dash可自动侦测车种,再透过蓝牙将汽车资料同步传到手机App中,并随时更新,让使用者即时掌握车况等等。
其实,诸如Google 2013年推出的Google Glasses,苹果公司2015年推出的Apple Watch,乃至2016年一众厂商所推出的VR/AR载具等等,都算是新硬体的一种,当时市场的通称是穿戴式电脑以及物联网。
这些新硬体商品成不成功?或许见仁见智,但是,当全球数位汇流经济碰到困境,小打小闹的新硬体不足以力挽狂澜,却是不争的事实。何故?全球数位汇流经济发展5种渐层,依序为网路汇流/终端汇流/数位内容及应用服务汇流/新分流/新汇流。当下之态势,5G网路并无带来改变生活之杀手级应用,智慧手机销售情况不佳,内容及应用服务受到隐私权保护之举措而流失广告,此时,新分流自然顺势成为业界的救世主。
只不过,上述之所有新硬体仍属于新分流的范畴,而新分流是架接在既有数位汇流架构之上的,它在应用思维上,应用内容里,都没有跳脱数位汇流(智慧手机),又怎可期待有何新创意?但是,AI互动载具不一样,如果这新硬体如上述所言,不太需要依赖萤幕的互动式运算装置,且能够提供「更自然、更直观的使用者体验」,它就有可能是完全不同于今日智慧手机般的新硬体及新应用,十分值得期待。
最后,为何新硬体对OpenAI如此重要?
根据媒体揭露,AI新创业者OpenAI虽然以ChatGPT一战成名,但是烧钱速度太快,与营收不成比例。为了营运各种AI服务,包括ChatGPT,OpenAI每日一开门就要花费数十万美元。单单是ChatGPT,每日营运成本就高达70万美元,若非靠微软2次资金100余亿美元支应庞大的AI开发成本,这家新创公司可能早已破产。
看来,再成功的软性应用如果没有寄生在属于自家的硬体载具上,想要获得巨大利益是难上加难,这也解释了为何OpenAI如此急需打造一款可利用AI来运作的「新硬体」了。
当然啦,上述媒体的报导也仅仅还是在传闻阶段,也有可能是我把自己对新科技硬体产品的渴望过度投射了。
(作者为科技媒体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