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论文抄袭 贱价的大学教育(李复甸)

未来台大硕博士毕业论文得相似比对,通过才能毕业。(本报资料照)

近年许多大学校招不到学生,博硕士论文抄袭,甚或拿不出论文。现今的高等教育真的是出了大问题。大学教育是为了追求真理,获取知识,而不是贩卖学位,满足虚荣。

台湾早年高等教育大致学习德国的双轨制,高等教育区分技职与学术两大类。除了学术大学还有其他各类技职学科许多专科学校。学术大学以研究高深学术养成专门人才为宗旨。全台仅大学仅十余所,大约60%的高中生可以进入大学。也许因为大学门太窄,联考竞争激烈,社会强烈反映要增加大学学生名额。当台湾经济改善,民主选举普及,普设大学就变成了教育改革的主流。各县市乡镇都争取设校,技专校院改制与升格,如今全国竟有160多所高等院校。大专院校学生员额约增加5倍。

大学爆炸性的扩展,师资人才不及培育,一些滥竽充数的教授并不罕见。民国100年之后又因出生人口锐减,大学新生年年减少,目前报考学生人数竟少于大学招生名额。学术大学的平庸化,使得大学基础学科招不到学生,连一流的国立大学,都有缺额。综合性大学与技术大学差异弭平之后,学生盲目地流向国立学校,一些老牌优秀的综合性大学都被改制的公立技职院校抢去了学生。程度再差的学生,也可以找到大学可上。

一般综合性大学与技术大学尽管分属高教司与技职司,报考学生并不知区分,以致技职与学术的双轨分工名存实亡。台湾至今几乎已无技职教育,此一发展严峻斲伤国家的产业能力。技职体系的科技大学原本的目的不在研究高深学术,却也设立研究所。被挤到后面的私立综合性大学招不到资质合格的学生,只有在职业高中找学生,课程竟也渐与该有的研究教学无关。就学的科系与个人兴趣脱节,学习内容也与就业需求乖离。

各大学用尽的商业竞争的手段,为了满足所谓学术排名,虚假名次掩盖了真实的学术地位。研究所缺额严重,所谓「吴宝春条款」竟可让没有念过大学的学生也可以进得研究所。一些政治人物或是商界名流为了虚荣,挤进研究所镀金。目的本不在研究学问,也无怪乎抄袭剽窃不以为意了。可是玷污学术,却是高等学校无法弥补的创伤。学校不再有挡修、补考、退学,反而学生给老师打成绩,大学教授都给学生高分以免教学评鉴难看。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所谓布衣可以为卿相。教育原本是阶级流动的重要因素。因为不分贵贱,都有权接受教育,可以经由努力学习而改换门楣,打破阶级。陈水扁曾说教育使他脱离乡下的三级贫户。但是台湾近年,有钱人家子弟与城市居民多有机会念国立大学,清寒人家或是偏乡青年多在私立院校。在人人都是大学毕业生之后,门户与资财又成为就业的晋身阶,社会公平竞争的机制就再度瓦解了。

大学新生员额极度萎缩,传闻有50所院校将要关门,这也许是危言耸听。但是学术平庸化、学生劣质化,整个高等教确实已几近崩溃。论文抄袭无非是冰山一角。

(作者为退休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