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选举到了,又要叫人滚了吗?(廖元豪)
前总统马英九在美国纽约大学演讲,呼吁美国应该鼓励两岸对话、谋求和平。但有人竟说「中国人凭什么代表台湾人?」,没资格谈这个议题。(中时资料照,赵双杰摄)
政治认同分歧对立的台湾,每到选举期间,不同阵营的相互攻讦此起彼落,令人心惊。然而比单纯「政治对立」更可怕的,则是包装着族群、省籍、血缘的种族歧视言论。尤其是部分绿营人士动辄叫不同意见的同胞「滚回中国去」。他们先把「台湾」与「中国」说成完全对立的两个概念,然后把「台湾人」变成自己专属的标签,把对方就打成该「滚回去」的「中国人」。
这种论调隐含着:只有跟我们(绿营)同样观点的,才配称为台湾人!政治意见不同可以辩论、批评,但大家明明都是中华民国国民,都是居住在自由地区的台湾人,凭什么有人可以叫人滚?
最近,前总统马英九在美国纽约大学演讲,呼吁美国应该鼓励两岸对话、谋求和平,并批评部分美国人士拿台湾当武器,期待台湾变成第二个乌克兰。马英九的论点与绿营立场不合,引起民进党与绿营人士反弹批判是可以预期的,其实也是民主社会正常的对话。但有人竟然不就事论事,以「中国人凭什么代表台湾人?」为题,说马英九是中国人,所以没资格谈这个议题。 而所谓「马英九是中国人」,则是引用马英九今年在南京中山陵所说「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的话语。虽然没叫马前总统「滚回去」,但其实意谓着「自命中国人,就没资格发表对台湾前途的见解」。
「我是中国人」这种文化血缘认同的话语,连从前担任陆委会主委的蔡英文都曾说过。怎能说,认同自己是中国人,就没有对台、美政治发言的资格呢?把人抹红抹黑,否定其公民资格,却避开真正的政策对话,这是最糟的政治语言。而且,使用这种近乎种族主义、排外主义的修辞,更恶化台湾社会的对立分裂。
不只是政治,社会生活中也经常出现这类的歧视语言。多年前一位学校老师,于课堂上大骂某位学生「滚回印尼去」,因为该学生的母亲是印尼籍人士。之后,新移民团体要求政府机关处罚,但由于法规不够完善,这个事件无疾而终。台湾人明明温和善良又包容,可是就是有一小部分人动辄把别人当「外人」,否定人家的「台湾人」资格。
马英九或许不怕被人当「外人」撵出去—他可是拿过700多万票,以至今尚未被超越的58.45%得票率当选总统的人。然而,其他成员,特别是少数族裔、新住民(一代、二代),面对这种「你不是台湾人」、「滚出(回)去」的仇恨语言,心中的畏怖与压力,可见一斑。
本月,日本的地方法院做了一个深富意义的判决。某个日本人贴文咒骂在日本居住的韩裔居民「日本之敌,马上滚回祖国去!」。被咒骂的崔姓第三代韩裔居民提起民事诉讼请求赔偿,指称此等仇恨言论严重侵犯其人格权。法院判决,此等言论已经违反日本在2016年制定的《消弭对非日本祖籍者之歧视言行法》及宪法第十三条保障的人格权。虽然该法没有直接规定罚则,但此等言论已是超过社会普遍允许限度的侮辱行为,也造成原告严重的精神伤害,因此判赔100万日圆。这位崔姓韩裔女性在判决之后表示自己对这个判决感到非常宽慰,希望本判决能够遏止将来的伤害。
看看,保守的日本,都能针对移民(外籍住民)制定这样的法律,做出这样的判决;自命有着多元文化,海纳百川的台湾,如果还要学76年前麦卡锡恶搞的「非美调查委员会」(House Committee on Un-American Activities),动辄指摘国民「非美国人」(Un-American),岂不汗颜?
期待在这次大选以及日后的台湾,再也不要看到「滚回XX去」这种恶劣的族群仇恨言论了。它或许可以激起一小部分极端政治狂热者的恨意,但增加不了新的选票,还会增添社会的仇恨。近来世界各地的族群冲突、战争、仇恨,难道还不能让我们警惕吗?
(作者为国立政治大学法律学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