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纵横谈

福隆

民以食为天,许多台湾食品制造厂商失去天良,以掺伪有毒食品获取暴利,残害全民健康。尤以最近被举发的猪油事件最为可恶,造成民情激愤怒气冲天,形成食品安全风暴。为简便计,本文以下将以问答方式探讨食安问题

问题一:现在大家最关心两大问题:(1)可以不用再担心吃到有害的猪油食品了吗?(2)如果不是,什么猪油食品才无毒可食?希望政府能告诉人民

回答一:在回答问题之前政府须先有所作为,先解决缺油的紧急问题,因为人民在紧急情况下听不进政府的解释,也不相信政府。

首先,为了救急,政府应该立刻验放一些可靠的猪油、协助优良厂家紧急量产,以及必要时快速进口合格猪油,从而避免人民无安全猪油可食用。

其次,有问题的油品与相关食品应全数下架。若某厂家对有疑议的产品能提出可食证明,经政府快速检验认可后准予上架。于此同时,政府可对全台湾大型油品厂商追踪考核三年内的进料量与产制量,借以掌握各批次有害油料进入用油的可能性、危险性,以及分布泛滥情况,以便有效隔除绝大部份的有害油品,使其无法留存在市面上销售。

接着,虽然目前众怒当头大型油厂不敢掺伪作假,小型商家仍有可能趁机掠财。因此,政府应设计一套临时标籖机制,或公布合格品牌,让民众可以认购安全的猪油。

当政府完成这些工作之后,应对人民报告进展,并说明市面上的猪油都是经过严格管控的食用油。

大体上,人民并不想逼死政府,事实上甚至意愿配合政策共同做合理程度的牺牲。但是政策必须公平、合理、可信、有高度专业性。有专业性尤其重要,否则政策会流于浪费无效,引起民怨。再者,在推动政策期间,政府须尽量说明进度解释原由,并且说到做到建立诚信,才能减少施政阻力官民双赢。

问题二:为何黑心油商敢用非食用油制造食用油?食安风暴如何演变形成?

回答二:首先,用良心制造食品是当然,在暴利趋使下则非必然。以南侨为例,该公司董事长忠厚善良,曾经誓言绝未将「工业用油」掺入「人食用油」,否则立刻关厂卖地退出油业。然而,他的公司毕竟已多次以「工业用油」名义进口原料,却用以制造「人食用油」。被抓包后,该公司企图以行政作业疏失为借口蒙骗过关。但是,该公司从未主动发觉错误,补缴关税并补做检验,故无法卸责。目前看来,南侨进口的「工业用油」仍属「可食用油」。或许南侨只是想用「工业用油」报关以逃避20%关税与进口检验,虽然违法,道德良心上还说得过去。无论如何,南侨毕竟还是麻烦制造者,使政府徒劳奔波,使人民饱受惊吓。由此可见,连老牌南侨都受不住利诱,黑心操作已是油品界相当普遍的现象。

其次,黑心业者已掌握变造技术,可以把非食用油处理成「能够通过政府检验」的食用油。亦即,有打穿政府检验把关的技术,可变非法为合法。于是,在暴利的鼓舞下,假油毒油泛滥。时日一久,业者积弊成习不以为意,逐渐丧失道德良心的知觉性。就好比吴淑珍的非法作为,一旦知道拿发票可以报国务机要费,便不管什么发票用了再说,完全没有良心与守法的观念。

接着,为了确保货源与最低价格,黑心油商往往支使熟悉行业的亲友或离职员工到海外建立供应基地或管道,并借此模糊原料来源、卸除购买不合格原料刑责、建立防火墙以避免曝露身份作为,以及逃避检验、纳税、查税。(注:若属个人创业,从建厂到行销要历经数年努力。若一开业便有大买主下大订单,大都是属于有特殊关系的行当。)

最后,黑心业者为了更进一步降低成本与增加资金周转度,会运用经营权否决自家品管部门的决定,放行不合格原料或产品,甚至下令以特别方法变造不合格物品。这种任意性的操作,在其他行业或许只会影响商誉或危及少数买主。但是,不良食品会直接危害全民健康与生命安全,少许没有良心的作为或不以为意的操作会产生滔天的大祸,食安风暴于焉形成。

问题三:如果政府不能保证人民食的安全,还要政府做什么?

回答三:严苛的美国「食品药物管理署」(FDA)不允许任何准许上市的药品宣称「本产品业经FDA批准认可」。理由很简单,因为FDA仅只做文件审核的工作,从未实际参与制造、用药、追踪药效等作业。故此,大约要花十年十亿美元以上才能有望得到批准的新药,其品质的管控与行销的责任完全在制药者身上。

相较之下,美国政府对食品管制较为宽松,但仍严格要求生产设备与卫生条件,并做定期查核与不定期抽查。除某些项目外,制造者对原料选择与制造程式有相当大的自由调配空间。原则上,品质与商誉仍由制造者自行负责。由此可知,各国国情虽然不同,大致上政府有权力与责任订定规范要求制造者生产安全的食品,并就法律权限经费体制所及,负起监督稽查之责。但是,因为政府从未参与食品制作与品管,政府不可为任何商业食品的安全背书。(即使政府出于安定民心的善意,亦不可为之。)

当然,如有任何食品发生安全问题,政府务必以公权力快速介入处理,使不安全问题得到控制解决。这时政府必须依照现行法规操作,不能任意自定法则,同时亦应力促适应时局的改进与修法。

顺此一提,因数家大厂歇业,造成猪油短缺,近日义美与台糖抢进市场,纷纷自制猪油装罐,推出各式包装,以店头制造产品方式销售。其他厂家亦跃跃欲试。这种食品与贩售方式既未注册列管亦未检验抽查,似乎无法可管,而民众也未有异议,又是依凭业者良心作业之一例。此一事实说明目前台湾食品管制与法规颇为宽松的现实。

问题四:黑心油事件一再发生,问题何在?有无解决办法?

回答四:如前所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当黑心油商们知道官方鉴定油品的方法,并且懂得如何处理劣油使其通过官方检验之后,他们便肆无忌惮地搜集低价劣油,加工处理使其能够合法地卖给民生大众。不幸的是,政府至今仍以「防君子不防小人」的方法,检测正常油品变败后产生的标记,没有特别检测假油与毒油的标记。这就是黑心油问题发生与存在的关键。

因此,厂商自设实验室或官方检验单位不断地检验油品,勤奋地贴上保证标志,都不能保证油品的真实性。换言之,油品合格只代表它通过合法检验,不能表示它是真品。所以,除非亲眼看到原油被处理成某油品,无以相信某油品为真。此外,食安风暴前人民虽然没有授权政府不计成本地检验食品,风暴后也不可能做这样的授权,这是现实。幸运的是,若能研发出一种简易的新检验方法,可用以辨认出掺伪作假的标记,便能使奸商无法破解过关,因而无所遁形。

确实,奸商的作伪是一种食安的恐怖活动,必须有严密的监控机制与先进的武器系统才能有效地吓阻防止。监控机制应包括追踪考核战术,武器系统应包括研发出来的新检验方法,特别是快筛检验试剂与精密多元的检测设备。

问题五:政府应当如何建立维护食安机制?

回答五:引起食安问题的动机来自永不匮乏的贪婪之心;发生问题的机会来自打穿政府防御机制的技术。因此,欲保食安,政府需要拿出防恐的精神态度,积极设防,并在技术上领先无良奸商,使其没有能力与条件危害食安。大致上,组成维护食安团队应有下列的考量:

(A)食安领导小组:负责筹措开办经费;争取并确立作业法源与公权力;拟定食安战略;培训勤务干部;成立跨部会联系机制;设计产生运作经费办法,使团队能永续经营。(B)资讯管控中心:收集跨部会相关资料,成立滚动式资料库;收集国内外食安经验与最新法规;分析食安情报;核查可疑资讯;使食安办案人员详知食安情资以高效办案。(C)研发创新团队:组织强大研发体系;研发最新检测技术;研发各种快速简易筛检试剂;使办案人员有最先进可靠的利器,达到精准有效勿枉勿纵的办案绩效。(D)机动出击小组:在情报分析做出结论或获得情报时,威力十足的机动出击小组能迅速执行任务,解除危机或防止事态扩大。小组成员应经专业培训、具有食品科学知识、熟悉执法权限、懂得多向联系与保护自身安全。

问题六:如何能加强食安?

回答六:打击犯罪有制止与吓阻的功效,但仍然只能治标不能治本。更彻底的食品维安必须建筑在良好的道德教育与良好的生产作业系统之上。

如果全民道德良好,非但丧尽天良的毒油事件不会发生,甚至应付一般犯罪事件的执法、司法、监狱等作业都可减免。当然,这只是理想,所以建立良好生产作业系统有其必要。

「良好作业规范」(GMP)是一套合理的科学制作流程规范(不是认证标章),其精神为精密管控诚实负责,其目的在求安全与经济,推动GMP有利于良好作业系统的建立。简单地说,每项原物料都应在记录控管下进行制作,按部就班地制成产品。成品在通过检验后进行包装储存或运输行销。因此,若产品出问题,一切相关资料都在掌握之中,可以立刻隔离有问题批号的产品(以及相关原料),或予下架回收,并能很快找出问题所在。对公众健康而言,找出真相与隔离祸源最为重要;对制造厂家而言,能快速找出问题以及只需处理有问题批号,因而避免损失惨重的产品全面预防性下架或全面停工或关厂倒闭,故最为经济。为长久计,政府必须培训大批GMP人才,助其进入各公司厂家建立GMP系统,管控制造流程与品质管制,必要时亦能与维护食安单位互相协调呼应或交换心得意见

如前所言,奸商技巧经常翻新不乏创意,维护食安团队须有卓越的研发与应变能力才能掌控大局。然而团队经费何来?大致上,要求厂家遵守更多条规会增加制作成本,使产品价格上涨,但是随后会因产品品质优良安全而增加国内外竞争力与利润,同时增进全民健康减少医疗支出。维护食安团队可从「协助改进食品」的服务中向厂家收取规费。

从战略上思考,犯罪成本过高或技术困难无法克服是消灭奸商犯意的最佳方法。维护食安团队应本此要诀勇往直前,同时亦应保持相当程度的作业机密性以增加犯案的难度 。

在台湾社会,官与民对执法权限的认知落差很大,故官与民经常纠缠不清。食安执勤人员应注意下列观念:

(A)执法非司法,执法者不能解释法律、仲裁事件,或判定刑责等。(B)成立公司的主要目的之一为防止公司债务伤及个人财产。否则没人愿意出钱出力创办公司为之努力打拼,从而制造产品、创造利润、缴纳税金、提供就业机会。因此,除非业者触犯刑法,政府不得扣押人身与财产,更不可借题发挥抄家灭族。(C)公司厂家的智慧产权与秘密,包括原料品项、原料来源、进料价格、制造程序、品管技巧、包装储运、贩售价格、客户名单、通信文件等等,都是他们竞争力、创利力、存活力的基础,不能随意对外泄漏。维护食安人员有很大的资讯取得权力,但不可滥用,务必保密。否则高科技厂家(包括食品厂家)无法在台湾存活发展。

结论

食安问题连环爆,事件的根源都是预先存在的社会积习弊病,不是特定厂家最近才开始掺伪作假被抓包。事实上,爆得愈早愈好,愈多愈妙。从民主进化的立场看来,彻底揭发食安问题有助于加速进步、脱胎换骨、增进全民健康,以及提高食品的国际信赖度。因为食品掺伪诈欺是通病,愈大的厂家产品愈多,涉及的项目也愈多,故人民对该厂家的痛恨亦愈深,不足为奇。另方面,政府不能只求保持在现有经费与体制下尽力而为,必须扩大财源与法源,改革创新,才能解决问题并进而产生良性循环。

斗倒斗臭大商家不能把食安带给大家,这么做只能达到有如把嫌犯吊死以泄众怒的民粹目的,不能化危机为转机,并借此产生更多就业机会与提高国民薪资所得。确实,加强食安应避免牵拖政争或牺牲经济与就业机会,以免弱化国家实力与影响社会安定。全球政治领袖们上台后在国内外奔波时都努力为国促商,其原因在此。

大陆的急速现代化是经济改革开放以后的事,对许多新政策、制度、系统、法规、设计等甚至直接引用先进国家现有的成果,不是化西为东循序渐进。对于食品的管控有些部份便是如此急进,有相当的公权力介入管制。相对地,台湾的食品制造业大都为自行管制,因此没有良心便没有食安,极易造成大面积失控。日前有位无良名嘴自认有「创造性破坏」的异禀(注:电视名嘴胡忠信),以为某种食品在台湾有事同类食品在大陆一定更糟。竟然向大陆领导人再三举报某些台资食品商家可能是无良奸商,要求调查法办台商,希望使其家族株连崩盘。这种仅凭推测想像懒于查证确认而告状的举动,实在不是爱台行为。值此多事之秋,雪上加霜何其不幸。

十一月台湾大选在即,食安为最重要议题,满街广告旗舞不再,名嘴当道以爆料为生。可惜诸多名嘴或者经常被告心中有恨,或者服务政党派系有预设立场,或者争出锋头成为造谣者的传声筒,把个人的话语宣称为人民的意见,没有求证调查,只有推测怀疑。须知,政府存在的目的与职责为掌舵国策解决问题,若政府不幸依名嘴意见治国,国家势必失去方向、社会动荡加剧、政权飘摇,人民亦难以享有食安。

可以预知,只要「乔事关说」的传统继续存在,台湾尔后还将有建筑业风暴、金融业风暴、司法界风暴、农业界风暴等等接踵而来。但是,不必担心,有了食安连环暴的经验与历练之后,没有应付不了的挑战。事实上,如果台湾转型得当,近年内可能因此优化体质变成食品最为安全的先进模范,成为全球最令人羡慕向往的美食王国。

●作者丘福隆,美国洛杉矶,生物科技业。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来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