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抓机遇/台商外销转内需 掌握品牌、小资消费...考量性价比

江苏泰州宏玮音乐器材公司生产管乐器营运主要项目。(图/记者魏有德摄)

记者魏有德/北京报导

大陆十四五规划方针近日在中共五中全会上通过,将着重于内需市场为主的双循环经济模式为主体台商在大陆的产业布局,势必也会随之调整牵动产销结构变化。位于江苏泰州的宏玮音乐器材公司以生产管乐器为主,外销比例高达九成,以美国为主要销售对象董事长曾益轩表示,「近期确实在思考大陆内需市场的问题,也会持续观察内销市场及国外销售的状况来做出评估。」

▲宏玮音乐器材公司董事长曾益轩。(图/记者魏有德摄)

曾益轩指出,双循环经济模式的重点在内需市场,对台商而言,提高内需销售并不成问题,大部分台商的产品品质都是有保证的,性价比较高,相对来说,价格也会较高,「品质与售价两者之间的取舍,才是牵动市场定位策略考量关键。」

▲大陆全国台企联常务理事泰州市台协执行会长张博钧。(图/记者魏有德摄)

大陆全国台企联常务理事、泰州市台协执行会长张博钧则认为,早年台商到大陆设厂偏向外销的主因在于人口红利地方政策优惠措施,在2008年后,大陆消费市场、人文素质高科技产业发展飞速提升,「国外市场需求虽大,大陆内销市场逐渐形更大的吸引力。」

张博钧指出,大陆是世界工厂,在国外能买的品牌产品,很多都是「made in China」,在境内也可以买到,因此,逐渐产生一种新的消费群体,带动内需市场提升,「尤其在物流上,大陆占有极大优势,提供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中共五中全会拟定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方针。(图/新华网

张博钧建议,在十四五规划内容补充后,内需市场将会形成百家争鸣的情况,差异性也会逐渐浮现,台商台企的优势在于有故事、有品牌,小资族群消费上,从饮食日常用品着手,会有一些竞争力,「以生产食品为例,台商的特别之处在于会将不同元素放到产品上、令人信赖的品质和食品安全安心感,机会就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