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疏远了两代人的感情? 其实根源还在人心

近年来,伴随逢年过节饭桌上、电视前一家人小聚年轻人似乎将更多时间用于低头摆弄手机,而非与父母交流。于是人们矛头指向各类手游社交软件,并认为由于年轻人低头玩手机而导致两代人感情的疏远。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

(我们今天主要谈普遍人群,而非那些过度痴迷的极端案例。)

似乎已经普遍的现象

手机存在与否与原问题并无直接联系

我们先做一个假设:若此时智能机并未兴起,且市场上也没有类似的替代品,那么饭桌上、电视前你们能否和父母愉快的交流呢?这样的问题即使不做统计,单从如今手机受千夫所指的处境也可以想到答案。然而这里边我们忽略了两个细节——首先,在假设中肯定项成立的重点不在于智能机普及与否,而在于我们是否有“事”可做。其次,假设本身的重点在“愉快”,而非“交流”。

家人聚会时当我们手边没有智能设备,能做的闲杂事务似乎也多以吃、看为主。而这些琐事同与父母交流相比重要性更低,且乐趣更少。因此当多数人无事可做时,带给自己一定乐趣的闲聊似乎就成为自己能做的最有意义事情。这就是几乎人人都可以做到“交流”的原因:手边并没有乐趣高于“交流”的事物,“交流”会让自己在家庭聚会中并不那么无聊。

让我们跳出假设回到现实,按照上边的说法,是否可以理解为智能设备在年轻人生活中的重要性高于父母?在这个被许多人问烂的问题中,其实有一处非常明显的偷换概念:对任何人而言父母的地位都无可取代,因此类比的对象应当是玩手机与同父母交流,而非与父母本身。于是我们先为手机初步洗血冤屈:手机从未凌驾于父母之上。那么为什么现实中又会出现大量情愿低头玩手游,也不愿抬头和父母多说两句话的人呢?个人认为这主要取决于人们的心智、以及家庭环境。

对于心智不成熟的孩子甚至部分年轻人,“玩耍”似乎才是他们世界中心,因此处于日常生活且无忧无虑的他们,会优先考虑到自己是否玩的开心,而非是否冷落了家人,此时出于各种理由劝阻他们玩手机的家长反而会更令他们“讨厌”;至于家庭环境则存在太多不可控性。例如父母早期忙于工作缺乏与子女的沟通,错误教育方式,或因经济思想原因带来的子女受教育程度偏低。都会导致子女在日常生活中更加以自我为中心,而不懂或不愿“浪费”时间和父母交流。

低头族多分布于年轻群体

导致疏远的根源还在人心

接下来,我们应该意识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子女轻度沉迷手机与导致家庭聚会中做低头族(这里的低头族泛指沉默寡言,缺乏互动)并没有必然联系。因为对多数年轻人而言,在无需做出强制性二选一抉择的处境下,一件能带给自己更多乐趣、重要性较低的事物显然比一件带给自己较少乐趣,但重要性较高的事物更具吸引力

此时矛盾重心便直接从手机转向了人。如果能够得到更多乐趣,也许相比和父母交流,有的人更情愿睡一天觉,磕一天瓜子——在无论血缘、还是多年来的舐犊之情能令他明白孰轻孰重的前提下。显而易见,关于手游导致两代人疏远的说法同样是一种偷换概念,因为在排除过度痴迷的极端案例后,任何疏远行为的发出者都是“人”而非手机。如果无心,哪怕抛开一切娱乐手段同父母互动,行为发出者也会表现出敷衍、甚至不耐烦,因此手机在此悲剧的充当了人心的替罪羊

交流时的不耐烦只会制造更多矛盾

结束语

当然,即使小编一直在替手机开脱,还是建议大家放下手边的事物多陪陪父母。这种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自身乐趣,甚至也不是为了所谓两代人间情感维系,而只是单方面给予父母慰藉,让父母能感受到来自至亲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