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被害者》轻生事件引人省思 要活的平凡,还是光荣的离去?

▲(图/谁是被害者剧照

《谁是被害者》自2020年4月底上线以来,不断攀升Netflix的热门排行榜。除了有雄厚的演员实力外,剧情中诡谲、悬疑的氛围以及对社会议题的表露,也是稳稳抓住观众目光的主要因素。

剧情以一连串的轻生事件作为故事主轴死者们利用彼此的「遗愿」,让自己深层的愿望得以发声,受到世人的重视,诠释曾经生而为人的价值。确实,自我价值追求是因人而异的,而《谁是被害者》用最直接的「生死」发人省思:「人们内心的需求,到底是什么呢?」

死而无憾,反向思维肯定自我存在

极端想法,暗讽社会不公

▲(图/谁是被害者剧照)

《谁是被害者》将剧中轻生角色设定为历经过苦痛、绝望,或是曾受过深层伤害的人们,在求助无援、看不见未来的情况下,并衍生出的负面极端想法,讽刺世上现实

如同渴望重回歌坛苏可芸,即便整形迎合大众却终究敌不到新世代的浪潮;想要成为女生的游诚皓从小就被贴上「怪胎标签,不懂为何想做自己这么难。事实证明,社会就是存在着各种不公平,要包容所有与自己不一样的人,并非易事。

了结生命,为基层发声

▲(图/谁是被害者剧照)

人为什么会有想轻生的念头?剧情细腻刻画了所有角色的伤痛面,最好的例子就是盲眼天才木雕庄秉荣孝顺勤奋的房仲张聪健的故事。

前者是作品不断被双胞胎弟弟发表贩售,明明是自己的东西掌声却始终不在身上;后者则是为公司卖命后罹癌,最后却受到打压,得不到属于自己的福利。这些角色,反映处于基层的弱势,即使再努力、认真地生活,往往还是敌不过金字塔顶端的人,于是他们选择用死亡,成就心里的愿望也让真实被看见。

生者信念,正向阐述生命的可能性

正视痛处,接受不一样的事实

▲(图/谁是被害者剧照)

只要是人,一定都有缺点、都有脆弱的一面。有些人能够与黑暗面共处,在一次次的练习中学会接受、找到自己;有些人选择逃避、尽量不去接触痛点,辛苦维持表面和平,两种做法无关对错,且都是一种对自己负责的态度。

最能代表的角色,大概就是男主角方毅任。由于天生患有亚斯柏格症候群,不知道怎么跟人相处,便在一次的意外中抛下妻女,以为这就是所谓的对她们好;最终,当女儿江晓孟泪诉成长过程的孤单时,给了方毅任当头棒喝:「就算我与一般人不一样那又如何,女儿才是我这辈子最该珍视的生命。」接受自己的不同,学会怎么去爱,便是我们一生不曾间断的功课

学习原谅,珍惜自己所拥有的

▲(图/谁是被害者剧照)

看完《谁是被害者》后,编辑最大的感触是:「唯有放下过往的恨,才有办法继续往前走。」只要能再次提起脚步,就有重新找回希望,寻求自我存在的价值意义。

剧中原先嗜血的女记者徐海茵,随着轻生事件的演发,使她感受到人们生命的多重样貌,种种感触不仅投射于她幼年的创伤,也在无形中让她逐渐找到新的人生方向,原谅带给自己苦痛的人、珍惜身边所拥有的,相信努力活着就能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

《谁是被害者》的结局一样给我们一颗震撼弹!最后徐海茵与轻生事件主谋李雅均的生死辩驳,深刻地让观众陷入思考,产生了更深层的思维。而回顾故事情节,所有恨意事实上都源于人对爱的渴望,进一步呈现爱的重要,以及与人类价值与爱的环环相扣。

延伸阅读:

终其一生,我们都在努力守护爱。3 部法医题材日剧,从生命中定义生而为人的情思

练习告别人生每个阶段:「各个时期的自己,都有可爱又值得赞许的地方」

※本文由女子学授权报导,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https://share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