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论坛:汤绍成》欧盟对中政策及法英德三国派舰印太地区分析

(图/达志影像/shutterstock)

在2020年底,中国与欧盟终于原则上谈成了(concluded in principle)「欧盟与中国全面投资协定」(EU-China Comprehensive Agreement on Investment, CAI),尤其在新冠疫情期间,对于中国、欧盟甚至全世界经贸政治方面的助益甚大。

但近年来由于大陆的崛起,让欧美国家感到忧惧,欧盟与大陆的战略关系趋于恶化,再加上川普总统反中政策的推波助澜,以及各该欧洲国家也意识到印太地区重要性,因而纷纷派遣军舰来到此遥远的海域来巡航,其利益与手法各有异同,这对于印太地区的情势也有相当的影响。兹先从欧盟整体对中政策的变化切入,以便有一个整体的观察,再依照各国参与的先后顺序来加以分析。

欧盟

早在2003年美国攻打伊拉克时,德、法两国积极反对,因而导致欧盟与中国建立了「全面性战略伙伴关系」,之后中欧关系大致平稳。但在2019年3月,欧盟发布一份《欧盟-中国战略展望》(EU-China Strategic Outlook),将中国定位为经济竞争者与治理的体制性对手,中欧关系变质。

虽然在2019年,中欧贸易总额高达7,051亿美元,创历史新高,而中方贸易顺差为1,519.2亿美元。但从2010年开始,欧洲企业就不断抱怨中方市场的强迫技转等不公平竞争作为,再加上中国近几年在欧洲所推行的「16+1」合作机制,造成欧盟的分化也引起怨声,而中方所推的「一带一路」计划,既没知会欧盟本部,其计划过程与执行又高度不透明,且欧盟整合计划中也已经有泛欧洲路网(Trans-European Network,TEN)的基础建设项目,因而形成对冲与竞争态势,再加上由「16+1」与「一带一路」所带来的所谓「数位治理模式」,加强对于当地人民的监控,也为西方国家所排斥,但却为东欧国家所接受。

还有,南海的主权问题与习近平除去任期制,导致欧盟不再对大陆的改革抱有幻想,再加上日益加深的中俄军事合作,使得中国势力已延伸到地中海与波罗的海。尤有甚者,除2018年12月中方公布的《中国对欧盟政策文件》提到,「欧方应明确反对任何形式的『台湾独立』,支持中国和平统一大业,慎重处理涉台问题」之外,还于2019年初提出对台的「一国两制统一方案」,以至于欧盟于当年一月底首度提出关于两岸关系的公开讨论,并支持台湾的民主价值,此乃欧盟的反击。

更进一步,当时由于中方要积极应对川普的贸易战,因而推迟了与欧盟的双边投资协定谈判,又同时反对欧盟先与台湾签订相关协定。而5G的使用也是问题,与美国以清楚的态度处理华为5G的方式不同,欧洲国家只愿意处理5G所产生的问题,而非连根拔起,这自然也使得中欧之间的关系受损。最后,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一些欧方人士认定北京处置不当而使疫情全球蔓延,导致中欧关系趋于恶化。

因新冠疫情影响,欧美先进国家受创甚深,2020年预估经济负成长均达5-8%,相对的大陆却有2.3%的正成长,引起欧盟高度的重视,因而加紧脚步,终于在2020年底,中欧双方完成「全面投资协定」的谈判。但就在即将签约的前几天,拜登阵营发话,希望欧方放慢速度,因而导致上述协定并未签成而只是谈判完成,可见美欧中三方博弈以及美国的影响力。

12月初,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公布「北约2030」改革报告,指出必须更加努力地思考如何应对中国及其军事崛起,尤其中国在北极和非洲的活动,以及它对欧洲基础设施的大量投资,因而北约必须适应。尽管北约没有宣布中国为对手,但会考虑把中国纳入北约的官方总体战略文件《联盟战略概念》,可见欧方对于大陆的预防心态。

再整体观察法、英、德三国的情况,英国脱欧已定案且受伤甚深,目前还处于盘整期;德国梅克尔总理也已宣布,将在2021年下半年退休,结束其16年来的执政与欧洲支撑的地位,未来接班人可能是基督教民主联盟(CDU)新选出的党魁,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州长拉舍特(Armin Laschet),但能力不明。因而只剩下法国角色日益吃重,尤其在英国脱欧之后,法国是欧盟27国中唯一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况且马克洪总统年轻力壮,国内在野党又分崩离析,因而发展空间甚大。

法国

由于法国在印度洋(欧罗巴岛等)与南太平洋(辛克里多尼亚岛等)还有领土,人口也超过二十万,因而还拥有九百万平方公里的专属经济区,乃世界第二大的经济水域,且法国在印太区域有超过六千名驻军,而中南半岛也曾是法国的殖民地,法国也相当关注印太地区的情势。

因而早在2013年发布的《国防与安全战略白皮书》(White Paper on Defense and National Security, 2013)中,就曾提到亚洲─太平洋区域对法国国家安全与战略的重要性。随着美日两国所推出的印太战略的构想,法国也在2019年更进一步发表《印太区域的法国与安全》(France and Security in the Indo-Pacific)的策略报告,可说是直接关注印太战略,同时又可与美国相互呼应,其中法国更与日本、印度、美国以及澳纽等国也在印太地区进行军事对话。

因而,自2015年以来,法国唯一航母战斗群戴高乐号,也就曾持续在印太尤其南海地区海域巡弋,此外还有巡航舰甚至穿越台湾海峡,舰上还载有亚、欧、非以及美国等国的见习军官与陆战队官兵,以壮声势并提升其安全系数,这已经超越法国一国的角色,甚至已延伸到欧盟与北约的任务参与。

2019年四月,法国一艘军舰葡月号(FS Vendemiaire)经过台湾海峡,但受到中方以经过中国内海为由的抗议。而法方认为,台海乃国际水域,法国每年都会有军舰经过,只是没有向外透露,未来也还会持续进行巡航的行动。10月中旬,法国首度指派驻澳洲大使为首任「印太大使」,打造以法国、印度、澳洲为骨干的「印太地区轴线」,象征对中国的战略升级,试图以多极化平衡美中的角力。

英国

传统上,英国在印太地区也有相当多的殖民,从印度到马来西亚直至香港,地域十分广阔。尤其近来香港并不平静,自然引发英国政府的关心。2016年国际仲裁法庭南海仲裁出炉,直指北京在南海海域大部分的海权主张「完全非法」,尤其近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才声明,美中正式针对南海问题摊牌,与美国长期维持特殊关系的英国,也预计将在2021年1月派出最新服役最先进的的伊丽莎白女王号航空母舰(HMS Queen Elizabeth)前往南海,其规模加上所有喷射机与直升机后编制约多达1600人,也将是该航母首次远航,更会和美国、日本、加拿大或澳洲等盟友展开共同军事演练,可以提供海防舰或潜水艇等力量以完成舰队,恐加剧南海紧张情势。

进而,香港通过港区《国安法》,允许北京当局以内地国安法律起诉并审判香港人,形同破坏「一国两制」,导致英国首相强森(Boris Johnson)宣布,向拥有英国国民(海外)护照(BNO)的香港人放宽移民权利,自然引起中英两国不悦。这对刚脱欧的英国不利,若与中国展开贸易战,将重创英国经济成长,导致通膨加速、升息等问题。

但早在1971年,英国就与澳洲、纽西兰、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共同组成军事安全组织「五国联防」(Five Powers),主要是在马来西亚或新加坡面临军事攻击时提供协助,这也将是英国在东南亚的一个重要军事安全合作平台,可见英国对此地区的关注。虽然如此,若要将战舰派到如此遥远的地方,军事与后勤支援必然会受到限制。

德国

由于德国在1871年才统一,当时世界的殖民地都被英法等国占据。再加上一战失败之后,德国所有殖民地都被战胜国攫取,其中也包括在大陆的胶州湾。因而与英法两国相较,德国与亚洲的关系早已被清洗,但因「德国制造」的品质优良,故也能在此遥远的地区占据一席地位。最近德国也有意派遣护卫舰来到印太地区,已超越其以往对于该地区的传统立场。但因二战罪行之故,德国对外安全政策一向保守,如今将参与如此遥远的印太地区事务,对当地情势的影响有多大?值得关注。

迄今为止,德国是中国在欧洲最重要的贸易伙伴。2019年的双边贸易额约为2060亿欧元,德国对中国的出口额为960亿欧元,中国对德国的出口额为1100亿欧元,这使得中国在荷兰和美国之前,成为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在梅克尔总理15年多的执政期间,她访问大陆12次,可见双方关系之紧密。

随着大陆经济和军事实力的日益增强,不少欧方人士认为,这已影响全球范围的地缘政治力量平衡,其中尤以中方在南海地区建造人工岛为甚。2019年9月初,继法国之后,德国政府也发表了战略文件「印度太平洋指南」(Indo-Pazifik-Leitlinien),其标题是:「德国-欧洲-亚洲:共同塑造21世纪」(DEUTSCHLAND – EUROPA – ASIEN : DAS 21. JAHRHUNDERT GEMEINSAM GESTALTEN),更可以看出德国政府的意向,并强调印太地区未来的国际秩序将比其他任何地方都重要,还宣布该地区已成为德国外交政策的优先重点。

但由于德国缺乏足够的硬实力,在遥远的印太地区,德国联邦国防军的军事作用必然有限,并且德方还缺乏在该地区进行干预的意愿,因而向印太地区派舰,这只是对美国的象征性支持。故在印太区域的军事培训合作,与参加演习和港口访问的可能性较大,目前德国海军部队并不准备进入南海。

小结

综上所述,由于大陆是欧洲的战略合作伙伴与竞争对手,又是专制体制和销售市场,导致中欧关系如此复杂。但因欧盟各国对于大陆市场的高度依赖性,况且欧洲整体经济情势因新冠疫情而陷入低迷,但中国的经济快速复苏,这对于欧方而言正如大旱之望云霓,自然有意继续与大陆维持友好关系。

至今为止,每年有十万多艘船经过南海,但没有一艘受到阻碍与威胁。可见,近年来由美国领头,一些域外国家纷纷派舰来到南海,确实挑衅意味十足,在英法两国都积极参与行动之后,德国跟进的意象却显示扈从与应景效应,亦可见欧方三国经贸与安全问题分开处理的模式。但因南海距离欧洲遥远,区域又极为辽阔,欧方可能发挥的作用还将相当有限。

(本专栏文章作者意见不代表论坛立场)

(作者为国立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