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租屋像惩罚单身…共居「许愿池」吃喝玩乐揪团就出发

半伴住户合影。(图/业者提供)

记者詹雅婷/专题报导

「今天有谁要回家吃饭?」这可能是每天回家最常听到的一句问候语,但对于漂流异地打拚的人来说,却是非常难能可贵、近乎奢侈。这群「侯鸟族」历经一整天工作、上课的疲惫,如果能够回到有人迎接陪伴、充满欢笑的温馨小窝,且有人可以跟自己分享生活琐事、大聊工作八卦,想必能大大抒解心头上的烦恼与压力

而「陪伴」、「交流」正是共居空间业者半伴Apartner Share House(以下简称「半伴」)所追求的理念之一。共同创办人詹哥表示,「我们想创造有温度的空间,用『家』来形容,所以才取名为半伴。」但他们想要的不只如此,更希望借由提供「有温度的家」这个机会,同时帮助台湾的年轻世代增加沟通表达能力、敞开心胸与他人互相交流,让他们在步入社会后更加顺利。►房租省30%!「青银共居」90岁奶奶当朋友...传承生命经验►北上打拼只能当「逐梦蜗居族」? 「共居生活」温暖对家的想像►家里就是「迷你联合国」 跨国界合作创造Borderless House!

▲ 住户举办iShare分享会。(图/业者提供)

搭「共居」顺风车 不只交流...也要推台湾年轻世代一把

放眼全球,其实「共居空间」在许多国家早已盛行多年,不同于青年旅馆的客人频繁来来去去,共居空间租约较长,更能认识彼此、有更多「家」的感觉,而台湾共居环境渐趋盛行,近年来有许多业者相继投入。藏身在民生东路巷弄内的半伴就是其中之一,邻近小学校区、小公园,周边多家咖啡厅环绕,充满文艺浪漫气息

半伴从去年年底才开始规划,1月动工、4月开始营运,短短不到一年就已拥有民生、东门后山埤等3个据点。以现况来看,入住率高达92%,年龄层落在19岁至35岁之间,学生与上班族的比例大约1比7。赖彦宇表示,目前来台北已接近3年时间,先前都住在独立套房,每天回家都是自己一个人、自己结束一天;但在今年6月入住之后,每天都有人陪伴,比较不会有孤苦无依的感觉。

▲ 住户分享北上租屋经验。(图/记者杨蕙绫摄)

谈到最初做共居的契机,共同创办人Jeff表示,普遍台湾房东仅止于提供房子,可能考量过多因素,基本上只要房客准时缴钱、不影响邻居,对于他们的生活不太干涉、有的甚至不太友善。

另位詹哥进一步提到,「一般租屋签约几乎都是一年、付2个月押金,其实对刚北上找工作的年轻人压力很大,能否稳定通过工作试用期也是关键」,曾有碰过案例是因为房子屋况太差,导致每天都待在公司加班加到很晚、甚至不想回家。他表示,共居空间基本上租约最短只有一个月,「主要希望给刚出社会的年轻人一个『家』的感觉」,让他们可以被这温暖的氛围所感动、放松,能够全力打拚所要追求的事业与目标,无后顾之忧。

▲ 入住派对。(图/业者提供)

除了想帮年轻人在社会上站稳脚步,沟通能力也是2位创办人正在担忧的部分。詹哥表示,「年轻人整体来说,跟人沟通互动的能力有降低,因为大部分都在虚拟的网路世界聊天大家都很会写文字,但说话沟通的部份就...」。他希望能够借由「共居」的机会,让年轻人能够敞开心胸跟其他人对话,不要长时间沉溺于3C产品,提升互相交流的能力,「怎么样先打开自己心房接纳陌生人,这一点也是未来年轻人出社会必须面对的问题。」Jeff也提到,「共居生活对年轻人来说,不仅沟通力增加,在职场上也会帮助很多。」

台北租屋像惩罚单身…共居室友就是许愿池 吃喝玩乐揪团就对了

曾到法国留学的LÉO表示,「那个时候也是住在共居空间,有次大家揪团去酒吧,结果最后居然来了30几人,每个人带酒、准备食物,也会跳舞、吹萨克斯风,觉得很有趣,且每个人的职业都不一样,可以互相交流、交换彼此的资讯与意见,所以回来台湾也想找类似的环境」。

詹哥表示,原本他们几位住户都互相不认识,刚开始比较生疏,但相处之后,常常在Line群组看到「现在外面下雨有没有带伞」、「要不要顺道载你回家」等对话,还一起约煮火锅,家人互相照顾的感觉慢慢出现。住户赖彦宇提到,他前阵子得到肠胃炎,刚好善于厨艺的LÉO在家,就煮蒜头鸡帮他补身体,「让在外地工作的我,除了家人之外,身边还有一群像家人一样的朋友,有心事也可以跟他们分享。」

▲ 赖彦宇直言,北上租屋就像惩罚单身。(图/业者提供)

赖彦宇直说,从以前高中开始就习惯群体生活,北上台北工作后,一开始与朋友合租,但后来因为对方工作关系,导致无法长期一起住,只好选择住在独立套房,但也深深觉得「其实人不是自然而然变宅,可能是因为住在独立套房的时候,无形中回到家就是自己一人,变得很少跟别人聊天讲话。」他表示,住在半伴的生活,就像是住在许愿池一样,在群组PO文揪团吃美食,大家还一起冒着大雨从民生社区冲去汐止吃饭。

为了促进伴儿间的交流,半伴也办很多活动,不但有瑜伽课、把健身器材搬回家,甚至还有职涯讲座。Jeff表示,希望能当他们的靠山、推他们一把,「协助他们在职场上定位,不用走冤枉路。连自己听完都觉得深有所感。」詹哥也强调,「先去定位自己『未来』想做什么,才知道现在要做些什么。」

▲ 职涯讲座。(图/业者提供)

窝心伴儿与家长肯定  半伴创办人的最大原动力

为了让半伴能一直维持高标准的品质要求,负责软体的詹哥与负责硬体的Jeff每晚都要开会,讨论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詹哥表示,「而且我们有不成文的传统,在每个据点开始的时候,创办人要先住进去体验,看看有什么地方需要改善。」

除此之外,入住伙伴的特性也是把关一大重点,所有想要承租的客人都必须先经过「面试」这关。詹哥提到,「除了一开始从脸书接洽之外,看房子其实也是他面试未来住户的一个关键过程,看看他能不能符合伴儿的属性、适不适合住在共居的空间、能不能跟大家分享等等。」

2位创办人直言,自身都有其他正职工作,同时做共居真的很辛苦,「但有了『窝心伴儿』的温馨举动以及『家长』的肯定,压力很快就被释放,觉得再怎么累都值得」。举例来说,目前已离开半伴的伙伴,会写「落落长」的温馨简讯给詹哥,且看到大家常常在群组「练肖威」,就算白天上班很累、很忙,看到他们的对话后,都会笑出来、很抒压。另一方面,许多家长了解半伴的环境、伙伴后,相继消除对共生公寓的隐私、安全问题等刻板印象,不但给予肯定,还亲自北上帮小孩签约。

▲ 半伴生活公约置于客厅,互相提醒、督促。(图/记者杨蕙绫摄)

「青银共居」更需整合资源 未来毛孩单亲也纳入规划

詹哥表示,在「半伴民生」开始营运之后,朋友就来询问是否有兴趣至东门扩点,目前3个据点都是朋友提供或承租,但对于未来规划,「今年扩点暂缓,先把目前3个据点顾好,内部SOP、配套措施都要做好、站稳脚步,明年冲刺的时候才不会手忙脚乱」。Jeff也说,「或许我们做共居的方式与别人不同,所以才能获得认同。」

对于前阵子频登媒体版面的「青银共居」话题,詹哥表示,「两代、甚至三代的年龄差距、生活模式以及作息时间需要好好磨合与规划,未来倾向于『同层不同房』或『邻近区域』方向构思,并结合医疗照护与社工体系,让单身银发及年轻人都有更好的生活品质且协和共居。这是我们的功课,也是我们极力想做的部分」。他表示,未来会朝「毛小孩」、「银发」、「单亲」等共居空间构思规划。

另外政府在政策方向,Jeff也有话要说,「其实政府目前还有很多单位有闲置空间,且租约不够长(通常3年重新招标),但目前就是各管各的、尚未整合,可能政府要考量的点很多,所以宁愿选择闲置空房也不做再利用。以业者的角度出发,要能拉回装修营运成本才能符合效益,希望政府未来能够修法改善,这样业者才会有兴趣去跟政府谈进一步的合作。」

▼ 「半伴后山埤」空间照。(图/业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