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生20岁飞瑞典交换 蒋曜宇:拓展视野是个滥情字眼

蒋曜宇前往瑞典交换,对台湾教育体制有所感。(图/蒋曜宇提供/下同)

记者杨雅琳/采访报导

「拓展视野这几年成了一个非常滥情的字眼,好像拓展了就势必能为你在未来安插一个好的位置。」从瑞典交换一年回台的台大外文系学生蒋曜宇,才22岁便以沉重的口吻说着。「其实我从大学一开始就在计划着要出国交换。」曜宇认为即便是从高中生升上大学,还是得上自己不想上的课程,没有想像中的自由,但这就是台湾的体制,也让他更坚定去瑞典,在不同教育环境下求学。

也许是身处在求学阶段,让蒋曜宇对台湾得教育体制更有所感,瑞典独特的教育制度深深吸引了他,相较起许多学生会选择的英美国家,他更把握这个机会去一些特别的国度;加上瑞典长久以来被称作是一座活生生乌托邦,拥有完善的社会福利体制,社会风气与文化水平也走在世界前端、同性婚姻合法、对移民开放友善。另外,瑞典虽并非英语系国家,国民英文水准却是非英语系国度里面最高的,让就读外文系的他,不用担心语言不通的问题。

▼漂流节,瑞典年度学生盛日,其中又以第四大城乌普萨拉的学生活动最为知名。

至于大学教育制度,瑞典有着独树一格的设计,蒋曜宇说,在那里一个学期大约被切分为两个时段,一个时段约略为一个半月,而在其中,一个人最多只会有一到两门课,充实且密集地在短短一个半月里完成。一个学期平均最多会修四或五门课,也就是依照个人课表安排,有时学期中间甚至可以多出一个多月的假期;相较起台湾的大学教育制度要求学生每个礼拜都要应付二十多个学分,这样听起来似乎无比的轻松,但实际上却不然。

以曜宇主修文学为例,在一个半月里面必须完整读完约七、八本书,还得准备许多报告与课堂上的讨论。虽然说比起在台湾上课,还多出一个礼拜的空档,但却也得要相当认真的准备,才能够到达需要有的水准;在台湾,许多教授会认为同学们必须要应付许多其他的课而不敢出太多的作业,而在瑞典就没有这个疑虑。

▼斯德哥尔摩皇宫前的同志大游行。

蒋曜宇深刻感受到两地的差别,瑞典教育是学得少但学得精,但在台湾,却让人感到样样通、样样松。曜宇感叹,台湾社会的观念依旧把「学习」一事和课堂紧紧相扣在一起,学分多、必修重,使学生们几乎难以有可调配的自由时间。蒋曜宇认为,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大学生最重要的学习其实都是课外的「自学」,课堂仅仅只是提供想法和方向而已;能够让学生们有时间去做一些额外的学习,比把他们的时间给塞满要重要太多。

虽然台湾与瑞典的教育制度有所差异,但蒋曜宇强调,并不是在瑞典学习的经验完全是正面、乐观的,只是在制度面上,两地有显著的差距;台湾的教育制度里,仍旧有太多陈腐思想铐牢住教授和学生。而这种结构性的错误,虽然不一定会使人退步,却可能使学生原地踏步。

「与其说交换或出国是拓展视野,但实际的情况更像是在调整自我状态」;蒋曜宇表示,交换生活让他的人生慢了下来,不再时时刻刻为了未来、工作等事焦急。也许出发前觉得自己一定要有很具体的改变,才不会白白浪费这一年的光阴,但这样的想法却使得自己在国外时,时常感到急躁甚至忧郁,但事实上不会有巨大的改变发生,更宏观的关于想法、心智上的变化,根本不是自己可以即刻意识到的,也许得等到人生再往前一步,才能够回味当下自我的状态,改变为何。

蒋曜宇最后补充,与其想着交换生涯有没有改变自己,不如好好把握当下、寻求更多机会、用尽一切可能,把这段生活过得精彩丰富,千万不要把交换想得太美好,毕竟生活是跟着个性走的,不是环境。

▼月夜里强烈磁暴,曜宇和朋友们走到森林空地中等待极光体验人生。

掌握即时讯息免费下载新闻云APP iOS:https://goo.gl/qXZojaAndroid:https://goo.gl/MRNy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