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囧 大陆消费社会的美好神话

学者李政亮认为电影《泰囧》(右图,本报系资料照片)其实更符合陆民想像之神话,所以票房大卖。(本报系资料照片)

▲学者李政亮认为电影《泰囧》(右图,本报系资料照片)其实更符合陆民想像之神话,所以票房大卖。(本报系资料照片)

大陆生活了12年,目前仍持续关注两岸文化议题的学者李政亮,从近期在两岸备受争议与关注的电影《神探亨特张》、《人再囧途之泰囧》,观察到在表面的争议与发烧话题之外,找到更深层社会价值观点,透过不同视野也希望让台湾民众更深入理解大陆。

日前引发金马奖口水战的《神探亨特张》,喜爱者谓之奇片,厌恶者认为拍摄手法漏洞百出,但李政亮则从大陆电影的脉络来看,指出这部片子恰好可与几年前的《杜拉拉升职记》对比,呈现底层市民北京语言,调侃、反讽,带着对社会不满的情绪,一句「中华民族不差我一人缺德」带出小市民心声;而《杜拉拉升职记》中,角色则是衣着光鲜的中产菁英,呈现的是职场升级以及相对应的生活水平。两部电影其实可视为「北京发言权」的争夺。

与《南周》风波对比

而近期创下12亿人民币票房佳绩的《人再囧途之泰囧》,则被李政亮拿来与《南方周末》的换稿风波对照,指出前者热潮如电影《美丽新世界》,而后者抗争则如电影《1984》,对一般民众而言,选择的是如《美丽新世界》中安于现状,愿意放弃自由和人性,处于平衡的舒适生活,宁可娱乐中宣泄情绪也不愿意站出来。

李政亮观察,《泰囧》对大陆民众而言是个消费社会的神话,从过去90年代电影对国外的描写,多着墨于移民的艰困,到今日在《泰囧》中即使是卖烧饼小贩也有出国旅游能力,最重要的是在这样的故事里没有人会受到伤害!然而李政亮也不讳言,社会最终还是要面对现实,大陆是否能进步,就在于《1984》与《美丽新世界》的拉锯中,象征公民力量对抗幕后黑手监视、操控,最后是否能够取得优势

大片被小成本取代

「大陆主流电影的大片时代走下坡」,李政亮认为除了投资环境变化,小市民趣味更是取决的关键,过去大片时代往往着墨于历史题材,时而蕴涵官方宣导色彩,如今,李政亮认为小成本、轻松娱乐调性的电影,恐怕更切中一般民众借由电影忘却现实,创造假想神话的需求,也难怪《泰囧》比起过去是票房保证、冯小刚导演的新片《1942》要成功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