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髖部骨折率亞洲第一 年輕人2件事沒做好恐致骨質疏鬆
年轻人缺乏运动或日照的话,也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示意图非新闻当事人,本报资料照片
骨质疏松症成为全球第二大流行病,台湾髋部骨折率更居亚洲首位,虽多数患者是高龄族群,不过如果年轻人缺乏运动或日照的话,也可能导致骨质疏松,但也有些患者本身无症状,是透过健检发现,这类次发性骨松,可能是甲状腺、副甲状腺等内分泌问题,或免疫疾病导致,要对症下药,和一般骨松吃钙片、运动的治疗方式不同。
每年10月20日是世界骨松日,高雄医学大学附设中和纪念医院骨科部主治医师、中华民国骨质疏松症学会陈崇桓理事长呼吁,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沉默的疾病,许多患者直到骨折后才察觉病情,但后续往往如骨牌效应般,引发一连串严重的健康问题,如褥疮、肺炎、尿道炎和静脉炎等多种感染,长期卧床也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及情绪低落,显著降低生活品质。
台北医学大学附设医院骨科部运动医学科主治医师吴家麟指出,年轻族群如缺乏运动或日照的话,就可能出现骨质疏松,「比较要注意的是次发性骨质疏松」,一般骨松的成因,是荷尔蒙变动造成。
不过有些骨松,其实是没有症状的,吴家麟说,有些民众是公司体检时发现,这类族群通常会再筛一次,以20多岁的年纪来看,有些可能是甲状腺、副甲状腺等内分泌疾病,或免疫疾病导致,这类患者就要对症下药,跟平常吃钙片、运动不一样。
吴家麟提醒,有些女生体重较轻也不爱运动,的确骨密度也会低一点,所以存骨本很重要,除了饮食中补充钙质、晒太阳外,也可以做些简单的负重运动,如慢跑、走路、简单的重训等,增加骨头承受的重量;不过较常见的骨质疏松患者还是老年人,有些其实只是翻身、搬个花就腰痛,属于脊椎骨压迫性骨折。
中华民国骨质疏松症学会2023年发表「台湾成人骨质疏松症防治指引」指出,每3名台湾女性约有1人一生中会遭遇一次脊椎、髋部、肩关节或腕部骨折,男性则约每5人中有1人,陈崇桓指出,骨质量大约25岁达到巅峰、40岁后逐年流失,可将骨本视为银行存款,年轻时累积骨本,年老时逐渐消耗。
尤其是停经后妇女,骨质流失情况更为严重,陈崇桓建议,透过「驼、矮、痛」等三大常见症状自我检测,也就是当背部贴墙站直,头却靠不到墙,且头与墙面距离超过3公分的「驼背」;「矮」是指身高与过去最高时相比,少了4公分以上;「痛」则代表年纪超过60岁,且腰部不明原因出现疼痛。
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统计,髋部骨折患者一年内的死亡率高达20%至24%,甚至高于某些癌症,若未经适当治疗,骨折后3至6个月内再次骨折的风险将增至5倍,呼吁长者正视骨质疏松的威胁,也鼓励国人进行DXA骨密度检测,只要躺5分钟,进行非侵入性骨密度检测,有助提早预防骨质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