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髖部骨折亞洲第一 死亡率高

中华民国骨质疏松症学会理事长陈崇桓表示,台湾每3名女性有1位、每5名男性有1位一生中会面临骨折风险,显示骨质疏松症对国人健康的严重影响。图/中华民国骨质疏松症学会提供

今天是世界骨松日,骨松已成全球第二大流行病,据统计,台湾髋部骨折率位居亚洲首位,与骨松息息相关,多数患者虽是高龄族群,但年轻人若少运动、少日照,也会增加骨松机率。近年临床也发现不少是甲状腺、免疫疾病引起的「次发性骨松」,国人要多加注意。

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统计,髋部骨折患者一年内的死亡率高达20%至24%,死亡率高于部分癌症。中华民国骨质疏松症学会理事长陈崇桓表示,骨松是一种沉默的疾病,很多患者都是骨折才发现是因骨松而起。

一次骨折后,身体状况常如骨牌效应一落千丈,骨折卧床导致褥疮、感染机率增加,多重疾病来袭,患者吃不下也睡不饱,营养状况不良、情绪低落,死亡风险大增。

台北医学大学附设医院骨科部主治医师吴家麟表示,骨松不只发生在长者,年轻族群如果缺乏运动或日照,也可能成为「骨松候选人」,不过,年轻人骨松通常是其他疾病而起,如甲状腺、副甲状腺等内分泌疾病、免疫系统低下等,临床将其称之为次发性骨松。

吴家麟表示,次发性骨松患者要改善骨质密度,首要之务不是补钙,而是对症下药,临床上见到20多岁的患者,健检时发现骨密度不足,通常会朝次发性骨松思考。

吴家麟提醒,许多女生体重轻且不爱运动,通常这类女性骨密度较低,年轻时如果没有存好骨本,随年纪增长,加上女性还有「更年期」的风险,会让骨松更早来临。

他建议,任何年龄层都应该在饮食上摄取足够的钙质,每天有足够的日照,让身体产生足够的维生素D,帮忙钙质的吸收,同时也得培养运动的习惯,平时可以做负重运动。如果已经是骨松患者,则建议立即就医,透过药物以及调整饮食等,帮助降低骨松带来的骨折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