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银行家/备受瞩目的第18届三中全会

▲随着习、李两人调结构核心思维转向「惠民生、促改革」,让外界冀望三中全会能端出大规模的经济结构转型体制改革规画。但如斯庞大的国家机器要如何「转顺、转好」,着实是高难度的试验。

【文/梁国源、摄影/陈鸿文、图片提供/法新社达志影像

旋即到来的中国共产党第18届中央委员会第3次全体会议(以下简称三中全会),让北京笼罩在一股革新的期待中。照惯例,每届中央委员会在5年任期内,共计召开7次中全会。而自第13届全国党代表大会后,此项制度被纳入党章,明文规定会议每年至少举行一次。而此次三中全会的主要议题,涵盖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提出的工作报告及深化改革的规画等。

三中全会 揭开关键改革序幕

回顾中共党史,一些具有转折性的经济发展决策,常于各届的三中全会上决议并公布。例如1978年12月第11届三中全会即被认为是中共中央的指导思想,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的关键会议。自此,中国大陆逐渐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体制,并开始走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道路。」

1984年10月的第12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由农村走向城市的改革,以及在国营企业中实行厂长负责制等改变企业领导体制的概念,启动中国大陆经济体制改革,也播下市场经济体制的种子,更对促进经济改革和之后30年的经济快速发展,产生决定性的作用;至于1993年11月第14届三中全会更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只大幅提升市场体制在总体经济中对资源配置重要性外,也进一步提升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并建立出适应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制度,促成中国大陆经济发展朝向市场化迈出一大步。

本次(第18届)三中全会之所以受到各界瞩目,除了历届会议中常有重大经济发展方向调整及制度松绑革新外,今年3月接任中国大陆国家主席的习近平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先前亦多次公开表达释放改革红利与经济结构调整的决心。

屡表决心 习、李揭橥改革蓝图

细数习、李上任至今的重要谈话,处处藏着中国大陆社经制度改革工程的身影。先是习近平于2012年第18届全国党代表大会发表演说时,强调「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之后,在2013年3月的两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习近平进一步表示:「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创新驱动发展力度。」易言之,习近平两次谈话的背后,涵纳诸多根本性的制度松绑、社福条件的提高、城镇化建设与生活条件的升级,可见本届三中全会前,中国大陆领导人的核心思维已逐渐转向「惠民生、促改革」的经济结构调整。

再者,本身具有改革派形象且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的李克强,对于中国当前经济结构的问题及不可持续性有深刻认知。他所提出的「李克强经济学(Likonomics)」,在着重「不扩大刺激政策」、「去杠杆化」等层面外,亦强调「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认为「改革是最大红利」。此外,针对中国大陆经济的现状,他也表达加快经济转型必须依靠「新四化」,即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推动。

由于习、李接班后即不断加快政府、金融市场、产业等多方面的经济改革脚步,这些作为也让各界深切期待本届三中全会,将会为中国大陆深化改革的方向与具体内涵定调。

小步快走 求变亦求稳的策略

众所周知,中国大陆的经济正面临改革的关键时刻

【梁国源】现职:元大宝华综合经济研究院董事长、清华大学科技管理学院荣誉教授台湾大学经济学系兼任教授学历美国杜克大学经济学博士、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公共政策及管理学硕士经历:清华大学经济学系教授、系主任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员会委员、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经济学系访问学者

※ 精彩全文,详见《台湾银行家11月号》。※ 本文由财团法人台湾金融研训院授权刊载,未经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