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最像共产国家」 王平:追求公平无法拯救低薪

中研院院士王平认为,强调公平办法解决低薪问题。(图中者记者卢映慈摄,下同)

记者卢映慈/台北报导

低薪问题吵得沸沸扬扬,不少矛头指向台湾产业都没有升级、只在代工链里打转,造成附加价值低落。中研院院士王平在「2017科技服务创新论坛」中表示,台湾太喜欢「骂人」,结果变成强调「公平」,每个县市都要有大学建设,弄得像共产国家,低薪问题还是没解决。

王平说,台湾有人才技术,就差把饼给做大,现在大家都在谈公平,但饼不做大没有公平可以谈;产业在发展时候「必然被迫要牺牲一些东西」,就像不完善的法规,要修改的时候一定会有人出来跳脚,我们的民意代表在各种利益利害关系还有意识形态上,代表的「根本不是民意」,订出来的法、要修改的法也无法反映社会真正需要的。

还有一个台湾人常犯错误,就是太相信「大政府」,但在民主变化快速的现代,大政府反而是出错的来源;「最聪明的人才不是在学界,就是在业界,我们怎么能寄望政府带我们前进呢?」王平说,政府很常犯错,像是资源错置、误判动态,或是保护无利润的产业、对未来可以发展的产业有错误认知等。政府应该要做的,是建立正确的诱因跟法规,其他的就交给业界自己脑力激荡。

「台湾资通讯产业(ICT)成功的原因,是弹性生产技术升级」,王平说,台湾在这块还没有做到,有很大一部份是因为薪资没有到位;「其实我们不用害怕肥猫、不用仇富,让上游的人才有足够的资金生活过得舒适,他们才有余裕去帮助产业升级」,如果台湾一直在拉低彼此薪资,整个产业也就停滞不前了。

王平认为,「包括日本亚洲四小龙,都太依赖观光」,但观光跟重工业一样没办法成为足够庞大的产业链结,未来是需要打「软带硬的产业太极」的时代软体时代不会像硬体需要这么多设备、也不会像制造跟观光需要「市场」,反而被消费绑住;软体时代注重的是人才,刚好是台湾可以发展、目前又还有优势的时候,而保有人才的流动性,又可以弥补台湾在「人才净输入是排名倒数」的情况。

另外,工研院是研究发展的创新地点,但近几年有公务员化的趋势,跟创新冲突很大,王平说,如果可以的话,最好是5年期限,5年都没有任何创新研究的成果,就换一批新血进来,才有源源不绝的动力;大家在讨论的提升附加价值,王平也说,这太狭隘了,附加价值能够产出多少?释放多少就业机会?如果只进到一小部分人的口袋也没有用。

台湾常提出来讨论的「害怕犯错」,也是王平认为要改进的地方,他说虽然他不认同大政府,但只要一犯错就会被骂的情形,也让想做事的政府官员变成「硬拗的人」;「都知道做错了,发夹弯总比没弯好啊!」如果台湾能接受犯错、少点追求表面公平的批评与谩骂,才有可能建立起产业间的合作关系、共同进步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