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不仅是东方莎士比亚 上音院长林在勇形塑精神典范
百年前日本的学者便将汤显祖视为「东方的莎士比亚」,推崇其具世界性的影响力及高度。在2016年纪念汤显祖逝世400周年之际,上海音乐学院院长林在勇总策画并担纲作词,制作的《梦临汤显祖》音乐剧,以今人视角回望中国一代戏曲巨匠的人生,林在勇表示:「东方的莎士比亚已是100年前的认知,透过汤显祖,大可以展现人类在文学艺术上所达到的高度和可能性。」
「过去400年来并没有在文学、音乐乃至戏剧去展现汤显祖其人」林在勇认为,汤显祖追求精神自由、人格独立、社会公平、人类博爱的思想,以及其作品所展现的语言、文学、艺术之美,过去透过翻译未必能被西方世界真正理解与体会,而在华人圈,汤显祖的「临川四梦」(《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又往往被简化为不完整的《牡丹亭》,实则汤显祖的关怀从仕途朝廷到庙堂江湖,林在勇认为「从他身上可以看到戏剧人生之外不同的价值,是值得全人类尊敬的。」
在创作上,林在勇以现代人的语汇去诠释一代文人的精神价值及文学艺术,去掉古典看似厚重的「壳」,如汤显祖的「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的至情,林在勇转化为「爱上你只用了一瞬间……」成为触动时下年轻学子,朗朗上口的歌词;又如主题曲「无古无今,方生方死,任他背景纷飞逝,爱了就是永恒……」剧中也透过戏中戏方式,由今人探寻解读400年前的汤显祖生平,然「谁能脱得时空」,汤显祖追求的普世价值,实则无古无今。
「汤显祖或许可做为东方的莎士比亚,但莎士比亚未必能作为汤显祖」林在勇指出,过去西方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并不够,时而流于片面,时而靠着西方已有的、相近的风格,才能引起共鸣被读懂,《梦临汤显祖》试图建立起以中华为中心的审美价值,以汤显祖的艺术及人格,重新定义人类在文学艺术上的高度。
「这是一种使命感」林在勇表示,近代在西方的审美与价值下,往往在影视、戏剧舞台上展现的中国人形象,总是赤脚的、黄土的、原始而粗野的人性,「这是对文化的反思与批判」是在列强侵略下的文化不自信,林在勇认为,当代华人崛起,更应在几千年的文明中梳理出能够安身立命,有传统君子精神,也有全球性的典范与表达,而非仅呈现近百年灾难深重的民族样貌。